專訪人教社副社長王志剛:數字資源開發要少而精
2013-12-06 11:53:57?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徐家傲 李艷 |
數字資源開發一定要有少而精的概念 新華網:隨著數字化技術和設備的日益普及,孩子們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越來越多,老師家長對數字教育認可度也呈現上升趨勢。人教也提出過傳統出版社要從內容提供商向服務提供商轉型,您認為如何利用數字化技術更好的服務個性化的教育需求? 王志剛:這個問題非常好,隨著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一方面政府和國家大力推進信息化,社會、學生、教師、家長對數字化教育認識不斷提高,認可度也不斷加強。教育設施包括寬帶網絡、網速也在不斷提升,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越來越普及,這種情況下對學習的模式、教學的模式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所以傳統教育出版不得不面臨著升級和轉型。另一方面,數字出版的發展也吸引了大量出版業外的企業參與進來,包括技術的、渠道的、終端的,甚至還有一些企業通過資本參與數字出版,這對數字出版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轉型和升級。 升級就是要運用數字化的手段和方法來優化我們對內容產品的研發、管理、生產以及銷售。轉型我覺得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從過去做一本一本的教材變成為教育或者為社會提供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全方位的知識體系,這就是我們過去說的立體化資源。另一方面,要在服務上加強,由內容提供商向內容+服務提供商轉變。 隨著教育和技術的結合,使得個性化學習、自主學習,甚至于協作學習變成了可能。所以人教社在這方面也做了大量探索,包括今年9月份推出的“人教易學”產品,包括教師版、學生版和家長版。它里面有幾個模塊,運用了數字化的技術讓學習者先做自我診斷,就像咱們到醫院看病一樣,可以測試出自己的真實水平,然后根據你的水平去推送和選擇適合你水平的題,然后逐步加大難度,實際上這就是一個個性化的提升過程。 新華網:這意味著突破了原來傳統教育里課堂的地理空間概念,可以隨時隨地學習。 王志剛:不僅可以隨時隨地,還可以進行遠程的交流。你在外國也沒有關系,你在新疆,我在海南島,都沒有關系,都可以進行互相交流。 新華網:人教社提供的內容主要是針對中小學的基礎教育,在這段特殊的教育期間內,紙質閱讀和數字化閱讀在學習體系當中各自的功能和定位應該怎樣區分? 王志剛:對中小學生來說,是多一些紙質的閱讀好還是多一些數字化的閱讀好,這確實是大家目前爭議比較多的問題。通過數字化的學習,可能會獲得豐富的知識資源,但是也會有接收到很多不良的信息。許多家長也擔心過多的看屏幕、看數字化的東西,是不是對孩子的視力產生影響。我覺得要關注兩方面,一就是要考慮到兒童在成長過程中,他有一個認知發育的問題,二是如何培養想象力和自我動腦筋的過程,涉及到教育學和心理學的方面。比如說對于一些學習中的難點,我是通過認真的思考呢還是通過上網一查就查到答案,不會促使孩子不動腦子或者抑制他的想象力了等等,這個確實是教師和家長都在考慮的問題。孩子們在翻書過程中可能還伴隨著思考,可能還伴隨著寫寫畫畫,把閱讀過程和情感和知識的學習交融在一起的體驗,上網可能這方面的體驗就不如用紙質的效果好一些。 但從另一方面來講,數字化畢竟是一個發展的趨勢,無論你面對不面對它都要來。通過數字化閱讀確實也有很多好處,比如查閱一些資料,查一些疑難的問題相對來說比較快,同時網絡資源的豐富多樣也為孩子們的自主學習,包括個性化學習以及網絡互助性學習也提供了可能和幫助。我認為在數字資源開發方面一定要有少而精的概念,要準確,要科學,如果你查到的資源科學性沒有保證,那教師和家長都會擔心的。 |
相關閱讀:
- [ 07-12]專家稱版權保護和開放獲取現狀阻礙中國數字出版
- [ 05-14]白皮書:保障公民文化權利的服務體系初步形成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