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蘇州12月7日電(黃梅)“這個黃瓜花都沒掉,能吃嗎”、“這個萵筍太高太壯,正常嗎”、....。.這不是在菜場買菜,而是蘇州市副市長陸留生與市民代表面對面,共同關注讓人擔憂的“舌尖上的安全”。 “作為政府來講,蘇州發展到今天這樣一個水平,我們不能光讓老百姓吃得上、吃得起,我想這是最起碼的,我們更應該把立足點放在‘吃得放心上’。”6日晚,陸留生在時政訪談節目《對話蘇州》錄制現場再三強調。 違禁農藥、激素屢禁不止 “這是防落劑,這是萵筍膨大素,可以增大增粗,這是增紅增大,應該是用在草莓上的,這是傳說中的黃瓜花不敗....。.”現場,市民代表向大家展示了從市場上買來的各種植物激素,讓人唏噓不已。 而記者暗訪調查蘇州農藥銷售市場,發現一些園藝店、種子店、園林機械店,甚至開在農民家里的副食品店都在違規賣農藥。而隨著網絡經濟的發展,一些銷售商還搭上了網絡。僅淘寶網上,蘇州農藥店家就有20多家。他們不僅無證無照,有的還在銷售禁用高毒農藥。節目現場,工作人員向大家展示了暗訪中買到的國家限制使用的農藥“養樂果”。 “這是執法部門監管不到位造成的,必須嚴查”,現場陸留生態度一下子強硬了起來。“既然記者都能夠暗訪到,為什么執法支隊沒有暗訪到呢?” “這個問題,我們周一就去查”,蘇州市農委相關負責人當場回應。 “我們很多關注點會關注在檢測上面,其實檢測只是一種手段,更重要的,安全應該滲透在整個過程管理當中。”陸留生表示,農產品安全也不光是安全監管,還有一方面就是質量建設,也就是農業部門講的兩手抓。監管是后道,生產環節也就是質量建設。 陸留生表示,在老百姓的菜籃子問題上,要普及推廣標準化生長,要求所有的種植戶進行農產品記錄,便于質量控制和管理。以后還要逐步建立起信息平臺,對整個生產過程環節當中質量監管進行有效的控制,真正做到可追溯。 專家支招到底該怎么吃 如今,這些花開不敗的黃瓜、放置數月壓不爛的西紅柿、碩大的反季節草莓、甜到讓人質疑的白籽西瓜在市場上肆無忌憚地橫行,讓百姓擔憂之余卻防不勝防。“究竟該吃什么,怎么吃”成為困擾不少市民的“飲食難題”。 那么市民在日常買菜過程中究竟該注意什么呢?在現場,專家也給出了各自的建議。 三農問題專家盧水生建議:第一,不吃反季節的菜;第二,不吃生長期太短;第三,不吃長得太漂亮的菜,因為這里面很難講有沒有生長調節劑等。 食品問題專家夏紅認為,活著就要吃,對于怎么規避一些風險,應該選擇多樣化,每樣都少吃一點,做到少吃多樣。 此外,蘇州市農委黨委書記秦建國認為,買菜還是要到正規的菜場、超市、專賣店,因為這些地方的農產品是經過檢測的,質量水平相對較高。此外盡量購買可以追溯來源的菜,就是買有品牌的,可以從二維碼,以及產品的包裝標識上加以識別。(完) |
相關閱讀:
- [ 12-05]維護食品安全不能止于“追溯秤”
- [ 12-03]食品安全法出臺4年后修訂 加大生產經營者懲罰力度
- [ 12-01]馬英九:食品安全如同酒駕 重罰可以改善
- [ 11-30]馬英九:公布食品清單安民心
- [ 11-29]"2013年度餐飲食品安全優秀案例"獲獎名單揭曉
- [ 11-29]食品安全事件引發行業信任危機 贏回信任有多難
- [ 11-29]馬英九:應隨時在網站公布食品清單以安民心
- [ 11-28]沃爾瑪熟食大腸桿菌群最高超標336倍 隔天食品回鍋照樣賣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