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跑路”事件杜絕網貸欺詐 互聯網金融開始加裝“安全閥”(市場觀察) 本報記者 周小苑 近日,我國首部《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3)》發布。該報告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聯合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等多家機構發布。報告指出,目前互聯網面臨日益嚴峻的風險和安全問題,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影響和規模逐漸擴大,迫切需要解決互聯網金融信息安全保障、風險防范及監管問題。 網絡風險日益突出 近年來,發展迅猛的互聯網金融,正在悄然改變著我國金融體系和金融服務方式。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士余表示,互聯網金融是新興、富有活力和創造性的業態,具有小額、快捷、便利的特征,因而具有顯著的包容性,解決了許多傳統金融體系不能很好解決的問題,與傳統金融體系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共同構成廣義的金融體系。 然而,隨之帶來的互聯網金融安全問題也更加突出。今年3月,谷歌抓取到支付寶轉賬信息及個人敏感信息,并開始在網上大量傳播。事后支付寶發表聲明稱,確實存在類似漏洞,但是泄露信息不含真實姓名、密碼等重要隱私。互聯網環境中支付業務信息安全所面臨的挑戰的確值得擔憂。 中國金融認證中心助理總經理王梅認為,互聯網金融風險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第一個是信息的安全風險,犯罪分子往往利用黑客技術或者一些掌握這些重要信息的單位管理上的漏洞,竊取信息,出售謀利;第二個是信任風險,以點對點(P2P)網貸為例,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使得信用卡套現和洗錢交易頻繁出現,并且越來越隱蔽。同時,由于用款方信息不透明,且沒有第三方來測評借款人資質,使得網貸平臺“跑路”事件頻發。 構筑虛擬空間秩序 盡管隨著互聯網金融應用的日益廣泛,安全風險不斷增大,但仍難以阻擋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趨勢。該報告指出,未來互聯網金融將向移動化和電商化方向發展,創建綜合業務的一體化平臺,促進網絡金融服務和產品的全面創新,將出現具有廣泛認可度的服務品牌,加速傳統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的融合。 “互聯網金融,實際上是互聯網企業從事金融業,是企業業務的拓展。” 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王永紅表示,當前互聯網金融安全,在物理空間已經有了一整套維護社會秩序的體制和機制,然而在虛擬空間,我們要重建一整套虛擬空間的秩序,并且還要建立網絡空間和物理空間的對應關系。具體到金融領域,就是網絡空間的金融信息安全,而金融信息安全的水平最終決定于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水平。 “金融是應用部門,其安全是建立在兩個基礎之上的:首先是國家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這套體系為我們提供了生存空間;其次是廠家,開發安全的產品,業務部門才能放心應用。”王永紅說。 堅決懲治非法集資 事實上,面對互聯網金融這個新生事物,只有制定規范并加強監管才是防范其安全風險的重要措施。“目前互聯網金融監管不明確,并不是像企業宣傳的零風險。”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焦瑾璞表示,互聯網金融一般都跨行業運作,以淘寶的余額寶為例,橫跨金融、互聯網、零售等多個行業,這樣的產品是由銀監會、證監會,還是其他相關部門管理,現在還并不明確。 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會長馬明哲表示,互聯網金融的本質還是金融,只有在“一行三會”的領導下不斷夯實平臺,完善風險管理,才能確保行業有序健康持續發展。 “要鼓勵互聯網金融創新和發展,包容失誤。但同時絕不姑息欺詐、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不能觸碰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兩條法律紅線。” 劉士余表示,尤其P2P平臺不可以辦資金池,也不能集擔保、借貸于一體。傳統線下金融業務轉到線上開展,要遵守線下金融業務的監管規定。央行等金融監管部門,將配合各級公安機關出重拳打擊利用互聯網金融業務進行詐騙的犯罪活動,促進正常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另一方面,要積極發揮行業自律的作用,引導和支持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完善管理,守法經營,發揮正能量。 王梅認為,保證互聯網金融環境的安全與可信應從三方面著手:一是打造安全可信網站認證體系;二是要采取多種手段保障金融交易安全;三是加強教育、引導與宣傳。 |
相關閱讀:
- [ 12-07]2014年春運售票工作啟動 互聯網、電話訂票預售期仍為20天
- [ 12-06]韓朝磋商開城建互聯網與開通軍事熱線 未達協議
- [ 12-05]央行副行長:互聯網金融創新不能碰兩條紅線
- [ 12-05]央行副行長:鼓勵互聯網金融發展和創新
- [ 12-05]互聯網時代傳統閱讀陷窘境?轉型成紙媒發展關鍵詞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