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干部病態私心影響改革共識 須以反腐促改革
2013-12-09 13: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劉瑋 李艷 |
分享到:
|
中新網12月9日電 最新一期《學習時報》刊發李躍平的署名文章《以反腐促改革》。文章指出,腐敗的存在、一些干部病態私心的存在嚴重影響改革共識的形成,嚴重阻礙改革的推進。在建設清廉政治的過程中,反腐和改革相互促進,形成同方向的動力,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 文章稱,眾所周知,行政審批是腐敗案件高發的領域。一個項目能不能上馬,要經過各個部門的審批,審批程序不透明,審批權力過度集中,給官員索賄創造了條件,也迫使許多企業為了能夠拿到或者僅僅是盡快拿到各式各樣的許可證而向掌握權力的官員行賄。 文章還指出,公共工程也是腐敗的高發領域,政府用大量的資金辦經濟,資金分配權力集中在少數決策者手里,這些權力又缺乏有力的監督,結果造成了大量的貪污腐敗。 文章稱,行政審批和公共工程資金分配過程中腐敗案件的一個普遍現象是,許多當事人都曾經有過簡樸的生活史和勤勉的奮斗史,從一個側面說明許多走上歧途的干部并不是從一開始就腐敗的,恰恰是手頭過大的不受監督的審批權力和資金分配權力,使得他們不斷處于貪污腐敗的誘惑和壓力之中,最終落水。 文章強調,如果改革制度,這些人的落水應該是可以避免的。減少公共建設資金分配領域產生的腐敗,要在抓出一個個腐敗分子的同時,必須推進兩個維度的改革。 一是政府逐漸減少直到基本上停止直接辦經濟活動,政府財政轉型為提供國防、外交、教育、醫療、養老、失業保險、維護秩序等公共品的財政,而不是辦企業、辦工程的財政。政府財政轉型在上世紀90年代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還很不夠,未來應該加大力度向前推動。 另一個維度是加強監督,既包括體制內自上而下的監督,也包括全社會對公共資金分配的監督。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強紀檢監察體系自上而下的領導,提出地方法院從地方政府中剝離出來以增強法院審判的獨立性,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措施,必將在遏制腐敗中發揮有力的作用。在增強社會監督方面,最近幾年來由于文化體制改革和互聯網新技術的興起,媒體生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社會監督的作用逐漸增強。 文章稱,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當改革負重前行,進入險灘和拐彎處,暗流和漩渦會阻礙改革的高速行進。船到橋頭難以自然直,我們必須戒急,但不能用忍。必須通過反腐克服改革的負能量,改革才能進行到底。 文章強調,習總書記多次提出應該在全社會找到關于改革的最大公約數,這個最大公約數是改革前行的動力和正能量。腐敗的存在、一些干部病態私心的存在嚴重干擾尋求最大公約數的進程,嚴重影響改革共識的形成,嚴重阻礙改革的推進。 文章最后指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市場要起決定性作用的重要戰略,這是對長期以來行政在資源配置中起過大作用的強力改革。行政在資源配置中起過大作用,是腐敗的溫床之一,很可能阻礙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落實。只有通過強有力的反腐以及其他各種努力,才能打破這種處于鎖定狀態的路徑依賴,取得制度變革的突破,推進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真正落實,從而取得改革事業的新發展、新成就。 |
相關閱讀:
- [ 12-05]俄羅斯《新消息報》:中共反腐規模20年來最大
- [ 12-05]接受民眾“盤問” 南京紀委網曬全年反腐成績單
- [ 12-03]俄羅斯成立總統反腐事務局
- [ 12-01]中央紀委解讀三中全會《決定》“反腐新規”
- [ 11-30]專家:新提任官員財產公開應逐步上升至省部級
- [ 11-30]專家稱我國尚無法律防止官員公私利益沖突
- [ 11-30]中紀委:紀檢監察前9月處分10萬多人
- [ 11-29]俄今年反腐“蒼蠅多老虎少” 普京將專設反腐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