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與世界對話
2013-12-09 14:39?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黃曉夏 |
分享到:
|
“第一,民族復興;第二,國家富強;第三,人民幸福。”年輕的網絡作者、養雞場主花千芳這樣描述自己心中的“中國夢”。 “讓我實現夢想的地方是上海。我的成功離不開中國的飛速發展……讓我們一起體驗這生活的過程,并慢慢將夢想實現!”2006年來上海,現任世博洲際酒店總經理的法國人科里如此談論中國和他的夢想。 12月8日下午,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辦,中國外文局、上海社科院承辦的中國夢國際研討會在上海閉幕。為期兩天的會期里,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印度、日本等20多個國家的近百名專家學者,圍繞“中國夢的世界對話”這一主題展開熱烈而深入的研討。 “2012年1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提出中國夢的概念,并在今年3月再次講述。中國夢至此廣為流傳,被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媒體廣泛引用。”埃及前駐華大使、埃及外交關系委員會委員穆罕默德·賈拉爾說。在他看來,中國夢,主要由四個部分組成:強大中國、文明中國、和諧中國和美麗中國。 從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傳統中,發掘中國夢的文化根基與含義,是很多海外觀察家和研究者的共同出發點。不過,他們更多的關注點,仍然不在歷史而在中國的現實與未來,尤其是不久前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及其決定內容,是學者們談論中國夢實現過程時提起最多的話題。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講到的,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中國夢。它的含義包括國家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各個領域的改革,關系著世界上1/5人口的共同命運。”英國倫敦經濟學院亞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馬丁·雅克說。 中國夢被認為是中國發展模式的必然要求,也將成為中國創造新的發展奇跡的新引擎。在很多學者看來,其中包含了中國未來發展的智慧哲學。 學者們一致表示,中國夢的實現,將對整個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關注中國夢的世界意義,是海外觀察者們的共同興趣。在很多人看來,中國不僅是一個民族國家,更是文明國家。中國夢不只是國家、民族的夢想,也是新的“文明夢”。 牛津大學圣十字學院現代中國歷史與政治學教授米德認為,歐洲應更多關注中國夢這一概念:“正值歐洲打算重新思考自身模式之際,研究中國夢的理念具有特別的現實意義。”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羅曼諾夫也認為,在全球化的層面上說,中國夢和“世界夢”息息相關,后者是全世界熱愛和平、繁榮和幸福的人類共同愿望的代名詞。 “和美國夢不同,中國夢強調的觀念是:沒有一個國家的發展模式可以成為全人類發展的模式。人類是一個復數概念。通過中國夢的討論,我們或許會取得這樣一種共識,即不公平的全球秩序會對人類發展造成障礙。”美中圖書設計社社長詹姆斯·派克說。 來自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的奈仁·奇蒂教授從儒家文化的“仁義”理念出發,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人的夢是一條條通往個人和集體幸福的路,通過在世界共同體中扮演好的領導角色,這個夢必會引領中國步入一條引導世界和平和可持續發展的新道路。換句話說,中國夢將譜寫一首和諧的樂章,并有望在未來幫助塑造更美好的世界。” “世界需要一種新的國際關系范式。這種新的范式必須建立在道德、智慧、合作和互信的基礎上”,哥斯達黎加大學政治學院帕特里西亞·羅德里格斯·奧爾凱梅耶爾教授說,這一范式已在中國過去35年的經濟與制度改革過程及外交實踐中得到了成功驗證。 “中國夢并不僅僅局限于中國。它關系到中國在發展中國家轉型、在世界轉型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中國的崛起會促進世界的轉型。歷史似乎看起來也是站在中國這一邊的:中國支持改變,改變也支持中國。這二者是一個強有力的結合。”在結束其大會演講時,馬丁·雅克先生如是總結。 |
相關閱讀:
- [ 12-10]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夢與美國夢可以相通
- [ 12-10]人民日報:中國夢和美國夢可相通 爭斗只能兩敗俱傷
- [ 12-10]人民日報:中國夢和美國夢可相通 爭斗只能兩敗俱傷
- [ 12-10]媒體稱中國夢與美國夢爭斗只能兩敗俱傷
- [ 12-09]中國夢的理論框架和內涵 從歷史看未來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