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內洗碗間的角落里放著一個不銹鋼桶,里面剩飯剩菜的汁水正通過塑料篩子往下滴。這樣提取出的,就是由泔水而來的廢油,這種廢油經過再加工,變成“秘制”醬料、“特色”烤魚的一部分。前天,靜安區法院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對3名被告判處有期徒刑一年至二年,并處罰金1000至2000元。 多家連鎖店使用“地溝油” 今年8月7日晚,市食藥監局靜安分局來到“幸福131”餐廳突擊檢查。洗碗間的一個不銹鋼桶引起了檢查人員的注意。經當場取證,發現該店使用地溝油,但廚師長徐明、廚師許華、吳鴻對此均表示否認。 經靜安區食藥監局調查認為,該店以地溝油制作的菜肴足以危害人體健康,涉嫌犯罪。此后,“幸福131”餐廳在黃浦、長寧等區開設的多家連鎖店,均被查出生產銷售“地溝油”犯罪行為,餐廳被吊銷營業執照。 “秘制醬料”竟取材“地溝油” 經審查,犯罪嫌疑人徐明、許華、吳鴻于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間,受餐廳行政總廚劉春喜(另案處理)指使,使用從餐廚垃圾中提煉的廢棄食用油脂作為原料,制作“秘制醬料”,用于烤魚等菜品。 洗碗工張阿姨回憶,客人吃剩的菜被倒在一個過濾盆內,下面有個桶接湯水和油,3天就能裝滿一桶,每桶大約四五十斤。廚師們先把泔水瀝出的“老油”進行加工,再按比例使用“老油”替換食用油制作醬料,與食用素材一起做菜,最后銷售給顧客。其中,使用最多的是麻辣烤魚和泡椒烤魚。 “地溝油”制售更加隱蔽 檢察官蒲虎介紹,被告人不僅是用餐廚垃圾、廢棄油脂等非食品原料,生產加工食用油,還制成食品銷售,對消費者身體健康具有很大危害。 此案件的“地溝油”制作更加隱蔽。其一,原材料為剩菜,不費功夫也不增加成本;其二,加工點就在廚房,省去流轉環節,給查處增加難度;其三,操作工就是廚師。其四是“障眼法”,餐飲企業的廢棄食用油脂均由有資質公司回收。該餐廳表面上“統一回收”,背地里卻“暗自加工”。(本報記者欒吟之 通訊員嚴瑾麗) |
相關閱讀:
- [ 12-12]餐館回收地溝油 巧手制成手工皂
- [ 12-03]食品安全法出臺4年后修訂 加大生產經營者懲罰力度
- [ 11-14]北京大量餐廚廢油去向不明 監管成難題
- [ 11-03]地溝油"變廢為寶"曲折路:海南生物柴油車試點不理想
- [ 10-09]江蘇連云港特大制售地溝油案主犯被判無期
- [ 10-09]特大地溝油案宣判 主犯一審被判處無期徒刑
- [ 10-09]連云港特大地溝油案主犯被判無期 當庭表示將上訴
- [ 09-08]黑龍江搗毀跨省販賣地溝團伙 查獲地溝油30余噸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