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中國以問題為導向部署強力改革
2013-12-14 07:29? 周銳?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黃曉夏 |
分享到:
|
視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來源:中央電視臺 中新社北京12月13日電 題:中國以問題為導向部署強力改革 中新社記者 周銳 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13日落下帷幕,中國官方2014年經濟工作的風向標已基本明晰。 雖然“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和積極財政、穩健貨幣的政策組合保持不變,但在“落實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這些為各方所熟知的宏調要點被賦予了全新內涵,以服務于“重大而艱巨”的改革任務。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13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指出,“沒有后遺癥的經濟增速”的新提法;糧食問題、地方債務被單列在來年工作任務中這一新變化,體現了官方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的改革思路。 劉元春強調,“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領導下工作”,是官方第一次把改革的實施機制明確出來。此舉說明中央計劃在2014年推動的改革是強力的改革。因為樹立中央權威,將確保改革從上到下一以貫之。 一年前,在十八大后首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公報中,“穩增長”一詞僅在官方發布的閉幕消息中出現兩次。考慮到不久前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坊間普遍認為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淡化GDP增速,把改革作為核心內容。 該預測今天得到應驗。在會后發布的公報中,官方用一整段的語言對經濟增速作出“規制”:要全面認識持續健康發展和生產總值增長的關系,抓住機遇保持國內生產總值合理增長、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會帶來后遺癥的速度。 劉元春指出,從過去情況看,帶來后遺癥主要有兩大原因。其一是各地粗放的增長方式所帶來的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其二是官方大規模刺激政策所造成的產能過剩、地方債務等困境。 日前,中共中央組織部印發通知要求今后對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各類考核考察不能僅僅把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長率作為政績評價的主要指標。劉元春指出,此舉意改革已有政績評價體系,在為導致粗放發展的GDP沖動“釜底抽薪”。 而本次經濟工作會提出的“寓改革于調控之中”的要求,也意味著中國官方將全面改革現有調控手段,從而為進一步深化改革服務。 劉元春分析說,為了給改革創造空間,“穩增長”的內涵將不再僅限于經濟增速,而是體現在兼顧收入分配、物價、居民就業等多個方面的“底線管理”。為避免重蹈債務風險、產能過剩等后遺癥的覆轍,官方財政、貨幣政策將不再以大規模的發行鈔票、重復建設等運動性手段來操作,而是更著眼于長效建設。 諸多問題的存在,驗證了官方對2014年改革任務“重大而艱巨”的判斷。劉元春認為,在這一局面下,官方拿出了強力推進改革的態度。 他分析說,“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領導下工作”是官方第一次把改革的實施機制明確出來。此舉將能夠樹立中央權威,避免“政令不出中南海”的情形出現,確保改革從上到下一以貫之,“上述內容再一次明確,中國2014年經濟工作的核心將是改革”。(完) |
相關閱讀:
- [ 12-12]外媒熱議中央經濟會議 明年將是中國改革新起點
- [ 12-11]中央經濟會議為明年定調
- [ 12-11]中央經濟會議召開 被稱作中國今年“最后一件大事”
- [ 12-10]中央經濟會議將召開 淡化增長突出改革將成關鍵詞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