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思想不能疲 勁頭不能松 措施不能軟
2013-12-22 09:24? 慎海雄?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雯晶 李艷 |
分享到:
|
措施不能軟,就是要持之以恒地出實招、出硬招,對五花八門的“四風”問題要發(fā)現一起查處一起,不能給任何不正之風以空間。當前,我們要注意那些“風過草抬頭”的“四風”新變種。從目前情況看,各地在反“四風”工作中,抓細抓早,敢于亮劍,那些明目張膽的頂風作案已經大為收斂。但有群眾反映,一些“四風”新變種有所抬頭。比如有的電商發(fā)明的“代金卡”,發(fā)個短信就把禮收了,變成了隱秘的“拇指腐敗”,而且難以監(jiān)管;高檔酒店不大看到公款消費了,而個別隱秘會所卻熱鬧起來了。對于這類變種,我們要在群眾的監(jiān)督支持下,及時出臺完善相關措施,扎緊制度“籠子”。 《詩經大雅》有一警句:“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意思是說,基本上沒有不善始的,但能善終的就比較少了。2000多年前的中國古人就感悟到了做事善始善終之不易。而我們共產黨人是最講認真、最講堅持到底的。思想疲、勁頭松、措施軟的問題雖然只是個別地方和部門的苗頭,卻暴露了一些黨員干部黨性修養(yǎng)不純、私心雜念作怪的問題。說到底,還是在于有的同志作風建設上出現了偏差,而這,正說明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必要性。對此,我們一定要旗幟鮮明,絕不容許僥幸心理和闖關思想干擾教育實踐活動,務求成效不打折扣。 群眾路線最終是實踐問題,實踐群眾路線最終是為了夯實執(zhí)政基礎。諸葛亮有句名言:“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修飾為先。”古月照今人,民情民意,民心所向,永遠是觀察治國理政的晴雨表。我們黨的宗旨決定了我們不容許那些熱衷于搞形式裝門面卻“不恤民困、不知下怨”現象的發(fā)生。教育實踐活動有期限,但貫徹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在反“四風”問題上,我們必須時刻保持危機意識,以嚴格的責任制抓整改,強化問題導向抓整改,切實做到思想不能疲、勁頭不能松、措施不能軟。 |
相關閱讀:
- [ 12-15]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聽取聯系點省區(qū)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體情況匯報
- [ 12-15]中央和國家機關推進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查擺問題、整改落實情況綜述
- [ 12-09]習近平聽取河北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情況匯報
- [ 12-09]四川成都踐行群眾路線 停建11個樓堂館所
- [ 12-07]專家學者研討井岡山斗爭時期毛澤東與群眾路線理論
- [ 11-03]專家解讀劉云山群眾路線講話:需強化籠子牢固度
- [ 10-21]稅務總局局長:開展群眾路線活動一把手是關鍵
- [ 10-18]軍委領導到軍隊群眾路線教育聯系點指導民主生活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