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觀察:世界經濟溫和復蘇 未來發展仍具不確定性
2013-12-26 07:08? 李亞南 王修君?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晨 陳瑜輝 |
分享到:
|
中新社北京12月25日電 題:世界經濟溫和復蘇 未來發展仍具不確定性 中新社記者 李亞南 王修君 2013年,部分發達經濟體在歷經艱難調整后整體呈現回暖跡象。與此同時,一些新興經濟體卻略顯疲態。未來,發達國家能否維持目前的復蘇勢頭?新興經濟體又如何克服轉型困難? 發達經濟體:被寄與希望的復蘇 金融危機后,發達國家率先啟動新一輪經濟調整。除經歷持續的“去杠桿化”外,一些國家還提出了“再工業化”等結構性調整目標。目前看,發達國家經濟調整效果初顯。 紐約梅隆銀行亞太區主席利格思認為,美國的經濟增長是整個發達經濟體的亮點,預計其將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也指出,美國國會達成的預算協議、強勁的經濟數據以及美聯儲資產購買削減計劃這只“靴子”的落地,使得“2014年的世界經濟前景強勁許多”。 但也有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目前經濟增長還面臨一些棘手問題:一是周期性的財政爭端與國債上限問題可能對市場信心造成長期不良影響;二是失業率依然受到關注;三是美聯儲退出量寬之路或將崎嶇難行。 自今年第二季度結束“二次探底”,“久病尋良醫”的歐洲經濟也開始進入恢復性增長階段。除希臘等個別國家外,其他深陷債務危機的外圍國家幾乎都出現了復蘇跡象。德國經濟基本面依然良好,為歐元區經濟改善提供了支撐。但希臘、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債務負擔仍十分沉重,政府減赤壓力巨大,重債國疲弱的經濟態勢恐將抑制整體經濟回升力度。 另一個經濟表現轉好但前景仍充滿不確定性的國家是日本。今年上半年,在“安倍經濟學”前兩支箭——即擴張性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帶動下,日本經濟出現了久違的“高增長”。但由于作為“安倍經濟學”第三支箭的新經濟增長戰略難以觸及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外界普遍對日本經濟前景持保守態度。 新興經濟體:面臨轉型重任 相較于過去幾年的迅猛態勢,2013年新興經濟體增長則持續放緩,以“金磚五國”和印尼為代表的新興國家整體經濟增速有所下降。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稱,美歐等發達經濟體目前正通過量化寬松政策、貿易保護主義等多種手段大力提振經濟,從而使新興經濟體面臨外溢風險。 但江涌也指出,新興經濟體目前發展勢頭雖然不比原來,但仍遠強于一些西方國家,并且近年來在世界經濟中一直發揮重要作用。新興經濟體正處于上升通道,發展潛力很大,當下遭遇的轉型困難只能說是“成長的煩惱”。 未來全球經濟:筑底企穩回升 聯合國本月18日發布《2014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指出,低迷的全球經濟在未來兩年將有所好轉,預計全球2014年和2015年經濟增長分別為3.0%和3.3%,但仍面臨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和下行風險。 外界普遍預測,未來影響全球經濟的主要風險因素:一是美國經濟復蘇或仍將一波三折,尤其是美國政府債務問題解決路徑和美聯儲能否平穩退出量寬政策尚不清晰,會給短期經濟增長帶來很大不確定性;二是歐洲結構化改革進程仍障礙重重,能否順利推進這一改革從而提高歐元區長期生產率和債務可持續性,是市場關注的重點;三是新興經濟體的改革與升級面臨體制剛性和外部流動性環境趨緊等因素的挑戰。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認為,世界經濟未來幾年將處于后危機時期,仍將經歷一系列深刻調整與變革。發達國家經濟企穩,新興市場經濟增速回落。世界經濟將由以美國為首的發達經濟體和以中國引領的新興經濟體的共同牽引下,持續溫和增長。(完) |
相關閱讀:
- [ 12-24]“重新掛鉤”與“新的脫鉤”
- [ 12-05]外國專家:中國表現在新興經濟體中都是脫穎而出
- [ 11-27]歐美國家量寬變化預期導致新興市場劇烈震蕩
- [ 11-22]寬松政策是比特幣狂飆的催化劑
- [ 11-12]習近平的政治自信從哪里來?
- [ 11-12]中國是新興經濟體增長拉動力
- [ 11-06]華爾街日報:近三成美國人視中國為“老大”
- [ 11-02]中國10年后將成最大旅游經濟體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