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桂濤 李懷巖 賈釗 李寶杰)傣族人巖帕將一幅毛主席像高高掛在自家客廳,言談中還喜歡時常引用毛主席語錄。 56歲的巖帕出生在云南西雙版納。兒時寨里老人的故事中,毛主席是戰無不勝的孫悟空——上天授他神力、為世界帶來平等與公義。 如今已是曼恩村黨支部書記的巖帕,依然崇拜當年領導土改的偉人。 “是毛主席把人人平等的觀念帶到傣家村寨。”巖帕說,村里許多人第一次去北京,毛主席紀念堂是必到之地。 邊疆人對毛澤東的懷念并非孤例。官方數字顯示,毛主席紀念堂建成以來參觀者已超2億人次。 今年是毛澤東誕辰120周年。毛澤東是1976年去世的。26日,7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毛主席紀念堂向毛澤東坐像三鞠躬,并瞻仰遺容。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強調:在革命和建設長期實踐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形成了適合中國情況的科學指導思想,這就是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以獨創性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我們將永遠高舉毛澤東思想的旗幟前進。 當日《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均發表文章紀念毛澤東。包括湖南、陜西、河北在內的多地舉行的紀念活動,簡樸而熱烈。 承前啟后 19世紀末毛澤東出生時,中國內憂外患。清帝國維新自救的努力回天無術。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為之鞠躬盡瘁的中華民國,也成了費正清筆下“覆蓋在舊中國上的薄薄的一層皮”。 在中華民族追求復興的前赴后繼中,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承前啟后。他成了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 新中國的建立,結束了百年來中國人民受奴役、受侵略的黑暗歷史,實現了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曾經四分五裂的中國,實現了高度統一和各民族空前團結。 獨立、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建立,“兩彈一星”研制成功,大大提振了中國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毛澤東被認為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 雖然毛澤東晚年,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嚴重錯誤,但毛澤東思想以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為“活的靈魂”,成為中共治國理政中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 習近平在26日的座談會上指出,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黨和人民在歷史新時期把握現實、創造未來的出發陣地,沒有它提供的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沒有它積累的思想成果、物質成果、制度成果,改革開放也難以順利推進。 今天,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已深入人心。歷史也已從正反兩方面都證明了:只有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才能實現先行者們國富民強的夢想——這正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 在毛澤東之后,中國共產黨人通過“一以貫之的接力探索”,進一步找到了民族復興的途徑,那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出色答卷 在毛澤東的故鄉湖南韶山,農民們又戴上了他的像章,擁抱紅色財富。 靠著毛主席家鄉的知名度,韶山沖的村民幾乎家家搞起了旅游服務,售賣毛主席像章和銅像等紀念品、經營“農家樂”,走上致富道路。 農民們上一次大規模佩戴毛主席像章還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當時,私營經濟和個體經濟是被打擊和限制的對象。 韶山村黨總支書記毛雨時還記得上世紀80年代初,在韶山發展個體經濟是多么困難。當時,人們認為做生意就是給毛主席的臉上抹黑,還說“無商不奸”。有一個老農想不通,甚至對著毛主席像哭了兩天兩夜。 今天,“腦殼開竅”的韶山人為自己飯店起名“思源閣飯店”“毛家酒樓”“紅太陽餐廳”。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奇跡有目共睹:1978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不到200美元,是當時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今天,這一數字已超過6000美元,幾億人脫貧。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解放了生產力,思想的解放也帶來了人的解放和流動。曾經被禁錮在土地上的2億多農民來到城市尋找夢想;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中國全方位的對外開放帶來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廣闊的發展空間。 毛澤東曾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概括為兩大階段任務:一是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二是實現人民富裕、國家富強。完成第一個任務,中國用了100年多一點時間;而完成第二個任務,中共莊嚴承諾,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時實現。 當代中國領導人肩負著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任。習近平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后不久即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上個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中共為一個更加富強的中國擘畫了全面深化改革新藍圖。 在使國家富強的這場“趕考”中,毛澤東的繼任者們交出了出色的答卷。今天的中國比鴉片戰爭以來的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民族復興的夢想。 人間正道是滄桑。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從一元社會到多元社會——改革巨變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和基本內涵也不斷得到實踐與豐富。 不負夢想 在四川成都的天府廣場,漢白玉毛主席像面向林立的高樓,揮手屹立。混亂年代,這座城市曾遍體鱗傷。如今,世界500強企業中約一半在成都落戶,世界上一半的筆記本電腦芯片是“成都制造”。 在成都近郊的建川博物館里,史料記錄下階級斗爭時代的種種荒唐和個人崇拜的登峰造極,提醒人們追求民主法治、保持社會穩定。 復興之路絕非坦途。追求民族獨立與復興的偉人們都視“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律為警示與鞭策。 毛澤東曾就如何跳出這周期律給出回答——民主。“只有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習近平在座談會上指出,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要不斷深化對改革開放規律性的認識,勇于攻堅克難,敢于迎難而上。 今天,中國重啟的改革正是為了迎接復興路上的挑戰。從頻出的反腐重拳到確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從保持黨群血肉相連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治霾的“呼吸保衛戰”,已經歷滄桑巨變的中國仍在追夢不已。 |
相關閱讀:
- [ 12-26]外交部發言人引用毛澤東《論持久戰》回應安倍"拜鬼"
- [ 12-26]習近平等瞻仰毛澤東同志遺容
- [ 12-26]人民日報: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對毛澤東同志的重要評價
- [ 12-26]毛澤東60年前武昌與小販攀談 曾喊人民萬歲
- [ 12-26]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