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張家口12月28日電(譚地劉洋)河北省張家口市王長春一家五口都是遺體捐獻志愿者,不僅如此,在兩年時間里,王長春帶動身邊逾20人加入遺體捐獻志愿者隊伍。 2010年王長春父親去世,火化后只留下一捧骨灰,他當時就想到死后把遺體捐獻給需要的人,他認為自己的器官和組織能被別人所用,“感到很溫暖,也很欣慰”。 2011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王長春在張家口市紅十字會了解到有關遺體(包括器官、組織)捐贈的相關政策和程序,經過與家人的商量,王長春與妻子、兒子、妹妹、妹夫共同提交了《中國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申請表》,由于目前器官捐獻在張家口市還沒有達到相應條件,只可以捐獻組織,但王長春表示,只要醫學需要,他們的遺體都可以捐獻出去。 王長春的妻子王興茹說,一家人做什么事情都會在一起,而且遺體捐獻是對他人和社會有益的事情,既然丈夫覺得有意義,那么家人就會永遠支持下去。 王長春在自家經營的婚姻介紹所門口貼了個專門介紹遺體器官捐獻的廣告牌,這里也成了遺體器官捐獻的宣傳平臺。王長春向前來咨詢婚介的人們介紹遺體捐獻的意義,目前已有二十余人正式提交《中國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申請表》,其中年齡最小的28歲,年齡最大的69歲。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29歲陶姓小伙告訴記者,他到王長春開的婚姻介紹所本是來找對象的,當了解了遺體捐獻的情況后,也希望自己的身體器官和組織能被醫學界再次有效利用,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但是這個消息暫時還沒有告訴家人,“怕家人不同意”,小伙說,遺體捐獻的觀念還需要加強普及。 張家口市紅十字會業務部部長呂立明介紹說,該市遺體捐獻工作是從2006年正式開始的,截止到目前共102人志愿捐獻遺體(包括器官、組織),王長春帶動的遺體捐獻志愿者占總人數的五分之一。其中,器官捐獻在本市還沒有達到相應條件,目前可以實現組織捐獻。 呂立明說,張家口市在各三甲醫院的ICU病房建立專、兼職人體器官捐贈協調員,推動建立市級捐獻器官、遺體志愿者的紀念林。并建立人道救助基金,為遺體(器官、組織)捐獻者家庭提供人道主義救助資金。(完) |
相關閱讀:
- [ 11-14]病重小伙欲捐遺體遭上門難題 紅會回應人手緊
- [ 11-14]紅會回應小伙病危欲捐獻遺體:人手緊不上門服務
- [ 04-11]遭"爭搶遺體" 安慶癌癥患者放棄捐遺體改捐眼角膜
- [ 04-01]山西遺體捐獻志愿者增加 太原登記志愿者達266人
- [ 03-01]《江西省遺體捐獻條例》今天起正式實施
- [ 12-07]江西:買賣遺體將被處以交易額8倍以上罰款
- [ 07-25]78歲老太志愿捐獻遺體 稱30年前曾和丈夫約定
- [ 05-18]銀婚夫婦攜女兒志愿捐遺體 稱紀念方式已成習慣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