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國務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低保工作的部署
2013-12-29 18:49?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錦 李艷 |
分享到:
|
讓困難群眾有尊嚴、有保障、有盼頭 ——解讀國務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低保工作的部署 新華網重慶12月29日新媒體專電(“中國網事”記者朱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落實督查情況匯報,部署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低保工作。部分專家及基層干部認為,會議傳遞出的強化低保政策的公平公正、把社會保障體系的“網底”編實筑牢、鼓勵更多人敢闖敢試敢創業等信號,給全社會以穩定、可靠的民生保障預期,有利于減少不安和焦慮,促進社會公正。 近年來,我國不斷完善城鄉低保制度,低保的救助水平持續提高,使7400多萬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基本實現應保盡保,發揮了“雪中送炭”、扶危濟困的重要作用,但國務院在督查中也發現,一些地方存在資金不到位、管理不規范、配套政策不完善等問題,影響了低保政策效應的充分發揮。 此次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要以改革創新精神,有針對性地健全體制機制,加強和改進低保工作,努力使困難群眾生存有尊嚴、生計有保障、生活有盼頭。 對此,部分專家認為,城鄉低保是維護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權益的基礎性制度安排,是托底性民生保障的核心,切實把社會保障體系的“網底”編實、筑牢,可以給全社會以穩定、可靠的民生保障預期,有利于減少不安和焦慮,促進社會公正。 低保關乎困難群眾的“衣食冷暖”,公平、公正、公開是低保制度公信力的關鍵所在。全國首個社會救助宣傳周期間,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公開表示,“對低保中的問題采取零容忍”。國務院開展專項督查,重點檢查各地建立低收入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完善低保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的情況,以及各地資金是否及時足額籌集到位和發放等情況。 長期關注社會救助問題的重慶市社科院研究員馬曉燕表示,我國社會轉型過程中存在的困難群體,不僅牽動著發展,也考驗著我國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的速度和質量。尤其要盡力使特困人員不為饑寒所迫、大病所困、失業所憂、災害所難,切實把社會保障體系的“網底”編實、筑牢,今后還需要下決心進一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部門職責整合,把目前分散的低保、特困人員供養、受災人員救助及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方面的救助措施統籌起來。 社會輿論還高度關注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的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低保工作的三大要求:一要強化政策落實,結合年終歲末慰問困難群眾,重點督促落實低保政策。各級政府預算要優先安排低保資金,保證及時到位。加強審計監督,堵住分配、撥付等環節漏洞,確保資金足額、有效用于低保家庭;二要強化信息公開,健全低保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建設跨地區、跨部門核對平臺,在農村、社區實行“陽光”公示,把信息披露制度建設向前明顯推進一步,對低保對象實施動態管理;三要強化制度建設。通過建立臨時救助機制,切實解決遭遇臨時性、突發性困難家庭基本生活需要。減少“碎片化”、一次性補助。完善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等掛鉤聯動機制,使低保家庭基本生活保障更好落實、水平逐步提高。 “健全低保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是守住低保公平公正的第一道防線。”重慶市民政局低保處處長漆治建表示,目前,民政部低收入家庭認定指導中心已成立,全國已有15個省份出臺了有關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辦法或建立了省級核對工作機構,預計“十二五”期間將實現全覆蓋。同時為打造“陽光”低保,除了加大公示力度,部分地方正在建立低保信息查詢公共平臺,以加強對低保工作的社會監督。此外,針對低保監督管理缺乏問責機制問題,各地也在積極著手出臺配套措施。 此外,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提出完善能托底的社會保障制度,不僅有利于社會公平,而且能鼓勵更多人敢闖敢試敢創業。對此,部分專家表示,幫助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意愿的低保群眾實現就業、創業,才是困難群眾擺脫貧困的“治本”之策,相關職能部門應打破部門觀念,加強低保與勞動就業、工商等相關部門的銜接工作,防止出現“福利依賴”,在全社會倡導勞動光榮、創業光榮的社會風尚。 |
相關閱讀:
- [ 12-27]社會救助,請開啟尊嚴模式
- [ 12-26]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 [ 10-24]長沙城區低保戶有望月增50元 有車有房者不得申請
- [ 10-21]民政部副部長:7000余萬人享低保 將建核對制度
- [ 03-14]民政部要求干部近親備案防利用關系申請低保
- [ 03-13]我國低保工作誤差率4% 在國際社會中是很低的
- [ 02-25]民政部:全國低保工作成效顯著 錯保率約為4%
- [ 02-25]民政部:全國低保錯保率約為4%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