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太原12月29日電(記者王飛航)在此間舉辦的“華光礁Ⅰ號沉船”山西特展上,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丘剛表示,在中國南海水域已經發現了近千艘古代沉船,而目前中國能“下水”的考古工作人員還不足百人,水下考古工作面臨諸多困難。 南海位于中國大陸的南方,被譽為“世界第三黃金水道”。在浩瀚的南海水下,已經發現大量古代沉船遺址。文物在海底沉睡多年,打撈出水對文物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但若不打撈,不法分子就會盜撈,破壞更嚴重。1987年,中國歷史博物館設立了“水下考古學研究室”,拉開了中國水下考古事業的序幕。 “經過一段時間的水下考古工作,我國水下考古也積累了一些經驗,華光礁Ⅰ號沉船所沉沒的地點位于海南西沙群島中部靠南,它也是我國西沙遠海發現的第一艘古船,對中國水下考古事業的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丘剛說。 據介紹,水下考古的作業內容與田野考古大致相同,但是“陸地上很容易就完成的測量、拍照、取樣等工作,到了水下,變得異常艱難;20米深的水域,每天工作時長不能超過半小時,且一天只能潛水一次。”丘剛說,水下考古證的獲得要比陸地考古證難得多,截至目前,全國僅有50多人考取水下考古證。據初步統計,在南海水下已經發現近千艘古代沉船,水下考古工作任重道遠。 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曾表示,“十二五”期間中國將建立南海水下考古基地和西沙工作站,同時開展考古研究船的建造、重點海域的專項調查、重要沉船和水下遺址搶救性保護等重大項目,從而構建起國家主導、以沿海海域為主、適當兼顧內陸水域的水下文化遺產保護新格局。 今年4月,中國首艘水下考古工作船已經在重慶開工建造,該考古船設計排水量為930噸,全長56米,寬10.8米,吃水2.6米,航速12節,建成后可承擔水下文化遺址的普查、專項調查及小型發掘工作。 |
相關閱讀:
- [ 12-27]鄭州宋代墓葬群疑遭野蠻施工 文物部門:沒辦法
- [ 12-24]考古研究表明:中國人5300年前就用貓控制鼠害
- [ 12-21]陜西寶雞石鼓山再次發現珍貴文物 四周已戒嚴
- [ 12-18]秦始皇帝陵考古現疑似地下“軍備庫”
- [ 12-05]安徽固鎮發現一距今約4500年前古城遺址
- [ 11-29]"南海Ⅰ號"考古發掘正式啟動預計四年完成
- [ 11-28]公元前6世紀寺廟遺跡發掘出土首證佛祖出生年代
- [ 11-27]杭州工地發現大量宋元瓷片 近百人連夜挖寶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