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日公布的2013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中,甘肅西城驛遺址榜上有名,這一距今約4000年的古遺址考古發掘,為史前“絲綢之路”文化交流提供了新證。 “大量小麥、土坯建筑的發現是西城驛遺址考古的重要成果之一?!眳⑴c現場發掘的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陳國科介紹,表明早在4000年前,河西走廊地區已與西方發生了頻繁接觸。 考古界一般認為,小麥和土坯建筑起源于西亞和中東地區,西城驛遺址考古發掘的小麥、土坯建筑是西北地區目前所見年代最早者,為小麥及土坯建筑進入中國的時間及路徑研究提供了新資料。 西城驛遺址位于甘肅省張掖市明永鄉下崖村西北3公里處,是黑河流域中游發現的一處馬廠晚期至四壩時期的聚落遺址,年代約為距今4100年-3600年。2010至2013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西北大學聯合對其進行了連續四年發掘。 除為史前東西方文化交流提供證據外,西城驛遺址發掘的大量房屋基址還全面展示了河西走廊古代居民的生活場景和建筑風格。 “截至目前已清理出半地穴式建筑10座、地面立柱式建筑38座、地面土坯建筑42座。”陳國科說,通過對大量房址的發掘和分析,可清晰看到西城驛聚落的房屋建筑經歷了半地穴式建筑到地面立柱建筑和地面土坯建筑的演變過程。 早期冶煉遺跡也是西城驛遺址考古發掘的重要成果?!按罅繝t渣、礦石、爐壁、鼓風管、石范等與冶煉相關的遺物不斷發現,為中國早期冶金技術研究提供了新資料。”陳國科介紹,西城驛遺址的冶銅活動從馬廠晚期出現至四壩早段一直在進行。 除銅器外,西城驛遺址還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和玉器,相關考古成果還在進一步整理和研究當中。(記者王艷明) |
相關閱讀:
- [ 01-04]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安鄉湯家崗》湖南首發
- [ 01-02]湖北大冶古銅礦遺址發現35枚2500多年古人腳印
- [ 12-19]神木石峁遺址首次出土半米多長玉器
- [ 12-10]湖南道縣古人類遺址再次發掘20枚人類牙齒化石
- [ 12-05]安徽固鎮發現一距今約4500年前古城遺址
- [ 12-08]甘肅黑水國遺址新發現:存在早期冶煉活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