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非洲武裝沖突或持續 發展經濟系根治之道
2014-01-05 12:59?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曦 陳曦 |
分享到:
|
回顧2013年,非洲安全形勢喜憂參半。令人欣喜的是,馬里、肯尼亞、津巴布韋等國平穩度過大選,沒有重蹈“逢選必亂”的覆轍;令人憂慮的是,南蘇丹和中非共和國等國局勢持續動蕩,肯尼亞首都內羅畢遭遇重大恐怖襲擊。 分析人士預計,2014年,非洲在安全領域仍將面臨武裝沖突和恐怖主義等挑戰。但隨著多國步入經濟發展快車道,非洲可望保持總體穩定。 武裝沖突或持續 分析人士認為,2014年非洲的武裝沖突仍將在以下地區持續。 首先是南蘇丹沖突。支持南蘇丹總統基爾和前副總統馬沙爾的武裝2013年12月15日在該國首都朱巴發生沖突,戰火隨后蔓延到其他地區。聯合國難民署稱,沖突已導致約19萬南蘇丹人逃離家園。盡管對立雙方現在已開始和談,但要消除隔閡并實現停火,恐難一蹴而就。 其次是中非共和國。該國局勢長期動蕩,“塞雷卡”武裝去年3月推翻了博齊澤政權。4月,中非全國過渡委員會成立,推選“塞雷卡”領導人多托賈為臨時總統。近來,“塞雷卡”武裝人員與一些地方武裝之間的沖突加劇,已造成90多萬人流離失所。雖然國際維和力量已經介入,但沖突難見緩和跡象。 此外,在尼日利亞,伊斯蘭極端組織“博科圣地”與政府軍的沖突數年間從未間斷;在剛果(金),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M23運動”之間幾乎每個月都會發生較大規模的沖突,包括首都金沙薩在內的多個地區近來也頻繁發生襲擊事件;在索馬里,持續20多年的戰亂仍未平息,反政府武裝“伊斯蘭青年運動”經常騷擾和襲擊政府軍和非盟維和部隊。 分析人士認為,上述地區的沖突,直接原因是激進組織或反政府力量的舉事,深層原因則是部族和宗教的對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沖突背景復雜,非短期內可以徹底化解。 以尼日利亞為例,非洲安全專家指出,該國多年來深受宗教沖突困擾,激進組織得以孕育和壯大,其襲擊活動又加劇了不同宗教信徒之間的對立。 再比如,南蘇丹脫離蘇丹獨立后,其國內部族間的矛盾逐漸凸顯。在各派爭奪政治權力的過程中,矛盾不斷升級,最終演化為現在的大規模沖突。 |
相關閱讀:
- [ 07-18]中國代表:譴責武裝沖突中針對記者的任何暴力行為
- [ 02-13]中國代表強調武裝沖突各方應保護平民
- [ 10-20]中國外交部:中方堅決反對朝鮮半島發生武裝沖突
- [ 09-20]中方對安理會兒童與武裝沖突問題決議草案投棄權票
- [ 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兒童權利公約關于兒童卷入武裝沖突問題的任擇議定書》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