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輿論戰火藥味漸濃 不受歡迎成安倍“文身”
2014-01-07 10:37? 李珍 紀雙城 王剛 青木 劉暢 玉鵬 甄翔?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林晨 黃曉夏 |
分享到:
|
“中韓首腦應當不設前提條件、敞開胸襟與日本開展對話。只要我進行說明,一定能獲得理解。”6日,明知與中韓領導人舉行峰會無望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故意老調重彈,但他一廂情愿的宣傳沒得到任何回應。此前一天,日本駐英國大使模仿中國駐英國大使在當地媒體發文,以抹黑中國軍力的方式為安倍“正名”。日本媒體還稱,日本政府近期將邀請百名歐美駐華記者訪問釣魚島所在的沖繩。而中國外交官揭批安倍歷史觀的聲音也不斷見諸國際媒體。有分析說,近期中日國際輿論戰的“大陣勢”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極為罕見,兩國似乎都做好“撕破臉”的準備。此外,安倍也開始“再次轉動地球儀”:訪印度談軍事合作,訪非洲送援助,繼續制衡中國的意味明顯。難怪日本和美國媒體6日普遍認為,“已經降到二戰結束以來冰點”的中日關系2014會繼續冷下去。不過,安倍倒是沒忘“哄”正在生氣的美國:主動負責籌備華盛頓至巴爾的摩之間磁懸浮鐵路一半費用。 “不受歡迎”成安倍“文身” 繼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在英國《每日電訊報》撰文就日本軍國主義這個“伏地魔”發出警告后,日本駐英國大使林景一5日也在該報撰文為安倍“拜鬼”辯護。這篇題為“中國恐成亞洲伏地魔”的文章宣稱,參拜不能抹殺日本對和平的努力,中國要么選擇對話,要么“通過釋放軍備競賽和局勢升級的惡魔,在地區充當伏地魔”。 林景一為安倍“拜鬼”開脫的同時,還極力渲染中國威脅。他說,去年一艘中國軍艦用火控雷達瞄準一艘日本軍艦是“戰爭行為”;過去20年中國以每年超過10%的速度增加軍費,是日本的兩倍。而劉曉明5日則在英國獨立電視臺表示,中國國防支出近年雖有所增加,但人均軍費和美國、英國、日本相比是最低的。劉曉明對安倍復辟軍國主義企圖嚴重擔憂,稱今天的日本和二戰前的德國相似。同一天他還通過英國廣播公司解讀中國設立防空識別區問題。 |
相關閱讀:
- [ 01-07]安倍壓力過大夜夜借酒入眠
- [ 01-07]中國展開外交輿論攻勢 針鋒相對反制安倍“拜鬼”
- [ 01-06]韓媒:安倍對話提議無誠意 日韓首腦會談難實現
- [ 01-06]安倍談2014年施政 再放言欲與中韓舉行首腦會談
- [ 01-06]中國駐加大使批駁安倍參拜靖國神社
- [ 01-06]日本學者:安倍慣于回避難題 制造新狀況轉移視線
- [ 01-06]安倍仍將豪賭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