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出臺食藥糾紛新規(guī) 消費者權益保障“升級”
2014-01-09 19:20? 楊維漢 陳菲?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黃曉夏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1月9日電(記者楊維漢 陳菲)最高人民法院9日下午對外發(fā)布《關于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這個司法解釋旨在加大保護消費者權益力度,統(tǒng)一食品藥品糾紛案件的司法裁判尺度。總共18條的司法解釋將于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 據了解,近年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已成為全國法院民事審判中社會關注度高、涉及范圍廣的案件類型。法院受理的此類案件呈小幅上升趨勢。最高人民法院統(tǒng)計顯示,2010年至2012年,全國法院受理的食品藥品民事糾紛案件共計13216件,占各類消費者權益糾紛案件的6%。其中,2011年受理4513件,同比上升9.59%;2012年受理4623件,同比上升2.44%。 “這些行為給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帶來嚴重危害,迫切需要加大制裁力度,有效遏制制售假冒偽劣食品、藥品的行為。這些行為可能同時引發(fā)法律上的行政責任、刑事責任、民事責任。”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fā)言人孫軍工說,“雖然對不法行為人進行行政處罰、刑事處罰能收到積極效果,但并不能代替民事處理,廣大消費者通過民事訴訟維權的情況增多。” 司法解釋對如贈品不合格能否索賠,明星代言虛假廣告承擔何種責任,網購遭受損失網絡交易平臺如何擔責,如何認定“霸王條款”等諸多司法審判實踐中的問題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王利明認為,司法解釋使現行法律規(guī)范更加嚴密,為消費者權益提供了更全面和嚴格的保護。它對消費者權益進行了傾斜性保護,在民事責任認定規(guī)則、侵權責任主體范圍和形式等方面都作出了專門規(guī)定,為受害消費者提供了更便利和有效的救濟渠道。 司法解釋明確了“知假買假”行為不影響主張消費者權利。其中規(guī)定,因食品、藥品質量問題發(fā)生糾紛,購買者向生產者、銷售者主張權利,生產者、銷售者以購買者明知食品、藥品存在質量問題而仍然購買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司法解釋為遏制食品認證機構進行虛假認證,規(guī)定“食品認證機構故意出具虛假認證,造成消費者損害,消費者請求其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食品認證機構因過失出具不實認證,造成消費者損害,消費者請求其承擔相應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
相關閱讀:
- [ 01-03]最高法:降低絕對保護年齡至12歲系誤讀
- [ 01-03]最高法發(fā)布性侵兒童典型案例 一案犯奸淫9人被判死刑
- [ 01-02]最高法:全國法院今起正式實施量刑規(guī)范化工作
- [ 12-31]最高法:用司法公開倒逼司法公正 平臺3至5年建成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