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道,昨天我們節目關注的是北京一位消費者張女士在紅星美凱龍花1萬多元買了廚柜,使用4年仍然散發著刺鼻的異味,4年當中櫥柜廠家多次上門,但是始終否認櫥柜有異味,并且要求消費者必須出具權威機構的檢測報告。在節目播出之后,張女生給我們的記者打了電話,說紅星美凱龍的客服部經理已經聯系她了。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紅星美凱龍的白經理聯系她是怎么說的。 張女士:我就希望選擇破壞性板材,因為板材破壞了以后才能查出這個板是不是按照要求的10級的板給它裝的,紅星美凱龍拿出了一套方案,檢測費由紅星來出。我把不太懂的地方跟他講,因為現在不知道這個氣體是從哪出來的,紅星美凱龍回復說那就一個一個排出,之前紅星美凱龍一直沒有這么仔細跟我溝通過。因為是個櫥柜,假設板不存在問題了,那還要檢測臺面。如果要檢測,涉及到的金額比較大,等檢測結果出來,這個臺面檢測沒有問題的話,我可以承擔經濟損失。紅星美凱龍說今天馬上就聯系,他還會跟廠家聯系,然后到時候一起送到檢測機構去。他要是這個態度,問題早就解決了。 在這以后,我們記者也接到了紅星美凱龍的客服經理張先生打來的電話。 張先生:我們這個板有問題還是沒問題,有問題我們就全面負責了,該退就退了,如果沒有問題,我們也按照廠家就是換一個門板,再裝上。他們先把櫥柜做完了,最后咱們是臺面,臺面再到檢測機構,再檢測,我們這邊售后經理他們在聯系,安排以后通知張女士,我們就要通知廠家,拆三塊門板,帶他們一塊去,一塊到檢測機構,直接送給人家。 我們的節目也會繼續關注張女士家櫥柜檢測的結構,并且會跟進報道,也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下面進入到我們今天的主題,說到網絡購物大家就會聯想到快遞。在網絡購物成為時尚的當下,與快遞和快遞安全相關的話題自然成為公眾熱議的焦點。據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完成92億件,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爝f業的高速發展,的確給消費者帶來極大的便利和實惠。但是,以加盟為主要形式的擴張發展太快,員工流動性大而且素質堪憂……這些發展的后遺癥,也使得關系到公共安全的快遞業埋下了太多的隱患。去年12月山東一名居民在收到網購的一雙鞋子后當晚死亡,而在"奪命快遞"事件之前,一些地方曾發生多起快遞包裹爆炸事件。 2014年,如何保證我們身邊的快遞安全?今天的節目我們邀請到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林虎、北京潮陽律師事務所律師鄭傳鍇,一起來討論這個話題。 近年來快遞業安全事故頻發。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那起"奪命快遞"事件吧。去年12月,山東省廣饒縣的劉某收到了妻子在電子商務網站給孩子購買的鞋子。然而,收到圓通速遞公司送來的快件之后,他當天就出現了嘔吐、腹痛等不良反應,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公安部門的檢驗結果顯示,劉某死前有氟乙酸甲酯中毒癥狀,來源正是那份快件。他的妻子焦女士也有同樣的中毒反應。山東省郵政管理局披露,圓通速遞的網點濰坊捷順通快遞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卸載一件由武漢發往濰坊的快件時,發現有液態化學品泄漏,先后導致5名工作人員出現不同程度的中毒癥狀。 然而,泄漏發生后,濰坊捷順通快遞公司并沒有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向當地郵政管理部門報告,而是自行對疑似污染快件進行了隔離,次日將同一車次的其他快件先后投出,導致多名收件人出現不同程度的身體反應,并造成1人死亡。承運企業圓通公司在官方網站上解釋稱,發生泄漏的快件來自湖北省荊門市一家化工企業,兩名員工在卸載快件時出現不適。工作人員立即與寄件人聯系,對方堅稱托寄物品無毒無害,被污染的快件只需進行通風晾曬處理。直到第二天,捷順通公司又有3名員工中毒,發件企業才承認寄出的物品是劇毒的液體氟乙酸甲酯。這起"奪命快遞"事件,令人震驚。 誰都沒想到,一次平常的網購,竟然招來殺身之禍。這場悲劇并不是偶然的,它折射出目前快遞行業的哪些問題呢? 林虎稱,從這起事故本身上看,主要還是由于快遞企業疏于管理,從業人員有章不循,沒有落實制度,也沒有落實業務操作規程,包括沒有執行及時的報告制度,沒有采取有效處置的措施所至,從而給社會帶來嚴重影響,也公司員工也造成了人身傷害,尤其是給無辜的用戶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這起事故應該反映快遞業粗放發展、管理薄弱、安全隱患較多等問題。 那么,要承運化學物品,應該具備什么樣的資質? 林虎表示,如果單指化學品按照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全世界已有的化學品達700多萬種,其中日用的大概有7萬多種,對于大量的日用化學品沒有運輸資質的要求,但是對于危險化學品,國家是有嚴格管理規定,2011年國務院頒布修訂后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條例規定從事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的,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取得危險貨物道路運輸許可,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手續。但是據我了解,目前的快遞企業一般都不具備這個資質。 |
相關閱讀:
- [ 01-09]調查:易碎品不保價不管賠成快遞潛規則
- [ 01-07]國家郵政局舉行快遞企業代表座談會 政企零距離研討行業未來發展
- [ 01-07]快遞業將推實名制 寄件人須提供真實姓名地址等
- [ 01-03]買家郵購淀粉引快遞報警 警察要求生吃證明清白
- [ 12-29]“兩節”期間嚴查網購、快遞、洗車等價格違法
- [ 12-26]廣東郵寄包裹實名制昨起試點 收寄快遞要嘀身份證
- [ 12-26]國家郵政局通報圓通毒快遞情況 要加強快遞收寄驗視
- [ 12-25]南寧快遞業談"液"色變 液體和粉末暫時禁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