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建設暨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10日在青海省西寧市、玉樹藏族自治州同時啟動。工程涉及玉樹、果洛、黃南、海南4個藏族自治州的21個縣和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 相較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工程,生態試驗區的治理面積由原來的15.23萬平方公里增加到39.5萬平方公里,占青海省總面積的54.6%。其中重點保護區總面積19.8萬平方公里,一般保護區面積18.9萬平方公里,承接轉移發展區面積0.8萬平方公里。工程總投資達160.57億元,包括兩大類24個項目,投資比一期翻了一倍多。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杜鷹說,2005年國家啟動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工程以來,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由于三江源地區生態整體退化趨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因此開展試驗區暨二期工程建設非常必要。 “試驗區建設不僅僅是生態工程,而是一個集生態、經濟、社會建設于一體的工程。在建設中要統籌處理好生態保護、提高資源環境承載率與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杜鷹說。 青海省三江源辦公室主任李曉南說,試驗區暨二期工程的啟動標志著三江源生態保護從原來的應急式保護向常態化、持續性保護升級;從原來以工程項目為支撐的保護方式向組織形式和體制機制創新保護升級;從原來單一的環境保護目標向在生態文明觀導向下的統籌保護環境、改善民生和經濟社會與文化協調發展的綜合試驗區保護升級。 青海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對中國乃至亞洲的生態安全發揮著重要作用。 為保護三江源地區脆弱的生態環境,2005年,中國政府投資75.6億元,正式啟動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建設。 2011年,中國政府批準“建立青海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該試驗區是中國首個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 監測數據表明,2004年至2012年,三江源地區森林覆蓋從3.2%提高到4.8%,草原植被蓋度平均提高11.6%,森林和草原生態系統水源涵養量從169.23億立方米提高到197.6億立方米。 根據《青海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規劃》,到2020年,三江源地區森林覆蓋率將提高到5.5%;草地植被蓋度平均提高25%到30%;土地沙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達到50%,沙化土地治理區內植被蓋度達30%到50%;水土保持能力、水源涵養能力和江河徑流量穩定性增強,減少水土流失5億噸,水源涵養量增加13.7億立方米,長江、瀾滄江水質總體保持在Ⅰ類,黃河Ⅰ類水質河段明顯增加;生態系統步入良性循環。記者吳光于 |
相關閱讀:
- [ 01-10]汪洋:保護青海三江源任重道遠
- [ 01-10]村干部9萬“白條”吃垮小飯館 單據累積十幾厘米高
- [ 01-02]專家:耕地面積其實還在減少 要有計劃地逐步退耕
- [ 12-30]專家:新型城鎮化應賦予生態文明的內涵
- [ 12-30]高速公路建設對自然生態破壞嚴重 多忽視長期效果
- [ 12-30]占用土地開挖山體 高速路建設對自然生態破壞嚴重
- [ 12-28]甘肅臨夏富民新政有效應 大學生回鄉生態養殖大效益
- [ 12-28]審計署:重點地區部門領導干部任期內至少審計一次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