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鑒與科鑒相結合 本報《品讀匯·鑒賞齋》自去年3月改版以來,得到讀者廣泛支持喜愛。針對收藏市場新假亂泛濫的現象,應讀者要求,今年1月1日,本報《品讀匯·鑒賞齋》刊文,將與大連群策文化藝術品有限公司聯合舉辦“收藏鑒寶”公益講座。這是本報首次舉辦“收藏鑒寶”公益講座,文章刊登后,電話不斷,網絡報名和轉載極其踴躍。11日上午8時,收藏愛好者便聚集在晚報社門前。這其中有年過8旬的老人,也有二十出頭的年輕人。 “以前對元青花的特點有些模糊,聽了這次公益講座,很多問題清晰了。當然咱還達不到專業鑒別水平,但再到市場,心里也算有個數了。從這幾點判定,有一條不對就可以否定掉。”聽完講座,藏友沈強說,自己原在船上工作,多年來對歷史和古文物尤其喜愛,“出差去北京有十幾趟了,每次都去故宮,到現在,故宮瓷器館里的東西還沒看完。”退休回連后,沈強也常去各地古玩城轉,“之前真不知道元青花人物罐這么稀有,王老師的講座給提了醒。” “凡是來聽講座的,至少都是收藏愛好者。”劉德才老先生說,他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收藏,“瓷器、玉器、雜項都有,期間也有過打眼的經歷。再以后對元青花的收藏,至少不會兩眼一抹黑誤打誤撞了。” 69歲的王玉海老先生接觸古玩收藏有近20年了。“許多東西是書本上學不到的。此前我買到過一塊元青花八棱瓶的瓷片,當時就覺得不是噴釉的,這次終于解開了疑問。” “收藏領域里的路子都是相通的,元明清青花也有一定共性。收藏鑒賞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真正成為行家里手,光靠理論不行的。”收藏愛好者劉先生說,除了多聽課,“還要多上手,日積月累,在市場里摸爬滾打,認識才能逐漸提高。” 傳統上講,鑒定古玩是一門眼學,稱為目鑒。但面對紛亂的市場,僅憑眼學已無法準確判定一件器物的真偽,因此還應借助一定的科學儀器,依靠科鑒,王老師表示,目鑒與科鑒結合,才能準確地判定一件瓷器的真偽及年代。 “下一場講座什么時候辦啊?”許多讀者對講座充滿期待。類似的講座以后每月將定期舉行。即日起,本報《品讀匯·鑒賞齋》與大連群策文化藝術品有限公司將不限額征集大連藏家收藏的青銅器、瓷器、書畫、玉器、雜項等藏品,初定3月,聘請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研究員單國強、研究員劉靜,北大文博院博士劉雄、清華文博院博士生導師須小龍、古陶瓷科研項目組組長、古陶瓷高級鑒定師劉志成,免費為大連市民鑒寶,經鑒定確認的古董,將于2014年4月舉辦大連首屆精品保真拍賣會。 (文 記者西安 圖 記者高強) |
相關閱讀:
- [ 07-05]若污染源于青花瓷是否得找康熙爺?
- [ 06-27]潘曉婷青花瓷新戰袍 為夏日清涼疑寬衣解帶
- [ 05-20]周韋彤青花瓷元素的泳衣出戰 艷壓全場(組圖)
- [ 05-18]宅男女神周韋彤新泳裝亮相 凸顯渾圓胸部
- [ 04-24]蘆山文物受損嚴重 東漢國寶級文物據稱已震斷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