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使節(jié)批判安倍拜鬼 繼續(xù)引發(fā)國際社會共鳴
2014-01-15 07:04? 李景衛(wèi)、黃文帝、韓秉宸、楊迅、丁大偉、萬宇、吳成良?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綜合本報駐外記者報道:最近,我國駐澳大利亞、哈薩克斯坦、意大利、巴基斯坦、西班牙、韓國等國家的使節(jié)紛紛在主流媒體撰文或接受采訪,抨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無視歷史的行徑,在國際社會引起廣泛關注和共鳴。 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教授彼得·霍爾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馬朝旭在《澳大利亞人報》發(fā)表文章,揭露日本軍國主義的歷史罪行,批駁安倍悍然參拜靖國神社的行徑,文章很有說服力。霍爾說,文章使讀者進一步認清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本質,以及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就是要否定歷史、復活軍國主義的實質。在二戰(zhàn)期間,日本使亞洲國家遭受災難,也把侵略魔爪伸向澳大利亞,對北部城市達爾文進行狂轟濫炸,給澳大利亞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安倍的行徑是危險的,不僅是對遭受侵略國家人民感情的踐踏,也是對和平與穩(wěn)定的威脅。 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樂玉成在哈薩克斯坦《快報》發(fā)表署名文章,痛批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的行徑。哈薩克斯坦凱納爾大學歷史和國際關系教授、著名漢學家哈菲佐娃對本報記者說,安倍到靖國神社拜鬼,其本質是企圖煽動已遭到全世界強烈譴責的軍國主義,作為一國政治首腦實在不應該做出這樣的舉動。她認為,日本軍國主義發(fā)動的戰(zhàn)爭給中國等亞太鄰國帶來深重災難,許多普通民眾遭受到直接或間接傷害,迄今為止,日本并沒有對這些罪行進行深刻反省,在這一點上應該向德國學習。她說,樂玉成在文章中引用中國諺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恰如其分地說明,日本在軍國主義歷史問題上的錯誤態(tài)度和一意孤行將遭到亞太國家乃至整個國際社會,特別是愛好和平的正義力量的強烈抵制和譴責。 中國駐意大利大使李瑞宇在意大利《信使報》發(fā)表署名文章,指出“對待歷史的態(tài)度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與安倍政府的“一意孤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為二戰(zhàn)“軸心國”的德國和意大利,在戰(zhàn)后卻同納粹主義、法西斯主義進行了堅決、徹底的決裂。對歷史問題進行全面、深刻的反省“并沒有令它們失去尊嚴,反而讓它們贏得了歐洲和世界的接納與信任”。 意大利多名政界人士譴責安倍參拜的行為不負責任,是其缺乏對歷史進行反省的表現(xiàn)。這不僅極大地傷害了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所有受害國人民的感情,更是對戰(zhàn)后維護世界和平的不懈努力進行破壞。還有人表示,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是絕對不能姑息和縱容的,“很難想象意大利政府總理會公然為墨索里尼‘招魂’”。 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孫衛(wèi)東在巴基斯坦《每日新聞》發(fā)表署名文章,譴責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巴基斯坦各界人士對此反響熱烈。巴基斯坦參議員穆沙希德·侯賽因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靖國神社里供奉二戰(zhàn)甲級戰(zhàn)犯是眾所皆知的事,安倍悍然參拜,絲毫不顧及其他國家的感受,整個世界為之震驚。這種極不友善的行為,不僅激怒了中國和韓國,也有損日本與周邊國家的關系,不利于地區(qū)的穩(wěn)定與和平,理應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巴基斯坦《每日郵報》主編馬克東·巴伯對本報記者表示,安倍此舉是明知故犯,說明其不能反思日本的過錯,不能正確對待歷史,也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日本與鄰國的關系。 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馬埃斯特羅就中日關系撰寫過多篇文章,他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一個評論或者一篇文章有沒有力度,最重要是看它是否邏輯縝密、是否有足夠的事實支撐,中國駐西班牙使館臨時代辦黃亞中撰寫的批判日本右翼的文章就是一篇有力度的文章。文章用大量事實和數(shù)據對日本右翼的“怪論”進行了回應和駁斥。馬埃斯特羅表示,日本政府一方面口口聲聲表示愿意與鄰國進行對話,另一方面又不斷推出激怒鄰國和不利于對話的舉措,其虛偽性可見一斑。 中國駐韓國使館臨時代辦陳海在韓國主要報刊《中央日報》發(fā)表署名文章,譴責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和日本右傾化,呼吁包括中韓在內的亞洲國家向日本右翼勢力共同發(fā)出警告,敦促日方正確對待歷史、承認和糾正錯誤。《中央日報》中國研究所所長韓友德是這篇文章的韓語翻譯者,他對本報記者表示,文章多次提到韓國家喻戶曉的義士安重根的事跡,引發(fā)了廣大民眾的強烈共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進一步凝聚了韓中兩國對日本右傾化危險傾向的一致立場。他說,非常同意文章中的如下宣示:“所有致力于和平與合作的人們應該攜起手來,共同維護正義與良知,對那些逆時代潮流而動的行徑作出莊嚴宣判。我們相信,多行不義者必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檀國大學政治外交學教授金珍鎬對本報記者說,他看了陳海的文章,也看了中國駐其他國家使節(jié)發(fā)表的一系列文章。陳海的文章讓韓國讀者回顧了韓中兩國人民共同反抗日本軍國主義的歷史,兩國現(xiàn)在更應該攜起手來,共同遏制軍國主義死灰復燃。他認為,在向國際社會特別是向美國揭露日本軍國主義的罪惡和狡詐方面,兩國還有很多事要做,這次中國使節(jié)發(fā)表文章開了一個好頭。 美國斯坦福大學亞太研究中心副主任丹尼爾·斯奈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再次加深了人們對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擔憂。二戰(zhàn)之后,德國的反思、道歉和懺悔為其贏得了歐洲的信任。我希望日本能誠摯道歉,贏得信任和尊重。 (本報記者李景衛(wèi)、黃文帝、韓秉宸、楊迅、丁大偉、萬宇、吳成良) |
相關閱讀:
- [ 01-14]安倍表示對非日元貸款將翻番 增至20億美元
- [ 01-14]非媒對安倍訪非反應平淡 分析稱日在非洲影響有限
- [ 01-14]非媒對安倍高調訪非反應平淡 分析稱日在非洲影響力有限
- [ 01-14]美媒:美日同盟反華色彩明顯 安倍擾亂美國策略
- [ 01-14]日專家:安倍外交如“面包圈” 丟掉中韓核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