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15日電(記者 李瑩)2013年《中國氣候公報》1月14日公布,2013年的霾天創52年來最多。而近期網絡流傳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核霧染”這個新詞引發公眾高度關注與熱議。“核霧染”這個提法到底靠不靠譜?霧霾到底會對公眾健康造成什么影響?15日晚,新華網邀請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小川、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副總工程師陳曉秋做客新華訪談,為網友講解如何正確看待霧霾與健康。 [主持人]近期網上流傳一篇《霧霾另一個真相——核霧污染》的文章。文中有一位自稱是馬可安的物理博士,他提出一種關于霧霾的說法是霧霾經久不散是因為空氣中漂浮的粉塵顆粒來自內蒙古自治區大營地區煤礦的放射性鈾。這種說法到底靠不靠譜? [陳曉秋]我認為大家現在很關注霧霾這種現象,但是我們真正講的這個霾里面到底含不含放射性物質?這是大家關注的一個問題,也就是這個帖子為什么在網上能夠引起大家的注意。通俗點來講,我們對放射性物質的認識,應該說在我們生活的環境當中,也就是自然界當中,這是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也就是說任何物質里面,不管它含量多與少都是含有這種物質的。包括我們的體內,這種物質也是有的。大家關注的不光是這樣一個題目,而是說達到什么樣的程度會對大家造成影響,我想這可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可是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又很難,就是什么叫做影響?影響從科學上來界定,最好的辦法就是要有一套這樣的標準,說達到什么程度可能會對人體健康等等方面會有影響。 [陳曉秋]至于說我們大氣當中這些東西是不是就像網上那篇文章說的那樣,我覺得現在好像還沒有嚴重到那樣一個程度。也就是說,通常在我們這個領域里面講的“放射性”是我們環境保護當中關注的一個方面,但是對于公眾健康來講,它只是眾多的因素里面的其中一種,而且往往還不是一種主要的危害因素。比如說像燃煤里面,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煤,這里面有沒有放射性?你說含量高談不上、含量低有沒有?肯定是有。包括我們日常周圍環境的土壤、巖石里面等等都會有的。那么這個量能不能說像現在所講的,大家感到擔心的那樣會對身體健康有影響,我覺得現在還沒有更多的科學實驗的證據來表明這一點。 |
相關閱讀:
- [ 01-15]媒體調查求證:“華北核霧染說”缺乏科學依據
- [ 01-14]湖南長沙遭遇“十面霾伏”
- [ 01-14]評論:給治霾“軍令狀”加點實干力度
- [ 01-14]福建省兩會代表委員熱議“治霾” 跨過省市地界“抓住”灰霾
- [ 01-11]烏魯木齊遭遇重度霧霾天氣
- [ 01-11]全國各地一周“霾”動態 霧霾依舊
- [ 01-10]網傳“霾中含放射性物質” 專家辟謠:鈾比金貴
- [ 01-09]“核霧染威脅說”迅速蔓延 專家稱完全是混淆概念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