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15日電(記者李瑩)2013年《中國氣候公報》1月14日公布,2013年的霾天創52年來最多。而近期網絡流傳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核霧染”這個新詞引發公眾高度關注與熱議。“核霧染”這個提法到底靠不靠譜?霧霾到底會對公眾健康造成什么影響?15日晚,新華網邀請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小川、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副總工程師陳曉秋做客新華訪談,為網友講解如何正確看待霧霾與健康。 [主持人]近期一篇報道稱中華醫學會會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等人在2013年12月14日的國際醫學雜志《柳葉刀》上發表了《中國積極應對空氣污染健康影響》,其中提到估計中國每年因室外空氣污染導致的早死人數在35萬-50萬人之間。對這些研究數字與觀點,兩位專家是怎么看的呢? [潘小川]這個數據我知道,實際上這部分計算我們是直接參加的,我覺得這個35萬到50萬的數據還是比較客觀的。當然,你說我們在2007年、2009年我記得是和世界銀行有一個合作項目,應該說這個結果還是稍微偏保守了一點,換句話說可能還更嚴重一點,但是也基本上差不多吧,35萬到50萬這么一個范圍之內,我覺得還是比較客觀的。實際上也就是說明了我剛才說的情況,中國的大氣污染現在來說還是形勢比較嚴峻的,而且幾十年累積下來客觀地講對人們的健康確實已經產生一些危害了。 [主持人]陳總,您怎么看? [陳曉秋]這方面沒有研究,我不知道準確的情況,但是我總覺得可能和我們國家發展過程當中能源的結構、能源的利用方式有關系。這也就是為什么近年來我們一直在倡導要盡量少利用化石燃料,要提高非化石能源燃料的比例的目的。其中一個方面就是化石燃料本身燃燒會有大量的污染物釋放到環境當中,另外就是大家關心的“塵”也會釋放到環境當中。所以這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如何來調整這種能源的結構,盡量減少這方面的污染。 |
相關閱讀:
- [ 01-15]中國青年報:空氣污染致死為何難引人關注
- [ 01-14]評論:給治霾“軍令狀”加點實干力度
- [ 01-13]北京人大專委會參與預算初審 大氣治污多得12.5億
- [ 01-10]福建出臺大氣污染防治細則 未來福州PM10下降4%以上
- [ 01-09]河北去年空氣達標率僅35.3% 重污染以上天數逾20%
- [ 01-08]氣象部門提高四個能力支持長三角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 [ 01-08]31省份簽署大氣治污軍令狀 11省重點考核PM2.5
- [ 01-08]加重處罰保衛福州好空氣 最高罰款提至50萬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