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文風求“短、實、新” 多次引用古文經(jīng)典
2014-01-17 06:5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陳瑋 黃曉夏 |
分享到:
|
新風氣: 總書記的示范作用 習近平對改文風的實踐與要求,是“一以貫之”的。 1984年,習近平在《人民日報》發(fā)表第一篇署名文章,文風已初顯;任浙江省委書記時,習近平在《浙江日報》上的專欄系列文章“之江新語”,每篇針對一個問題,說清一個問題,不過四五百字;2008年,時任中央黨校校長的習近平就已經(jīng)對黨的領(lǐng)導干部提出了改進文風的要求。 新一屆中央領(lǐng)導集體上任伊始,就讓外界看到了黨中央改文風的決心與力度。 2013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用“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談政府職能錯位問題;對如何推進改革,他說“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對削減政府開支造福民生的問題,他說“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 相似的場面,也出現(xiàn)在多位領(lǐng)導人的座談會上。“不要念稿”、談實際問題、抖“干貨”,成為他們對與會代表的要求。如在中紀委的座談會上,“尊敬的王書記”之類的講話被王岐山“無情”打斷。“參加王某人的會,不準念發(fā)言稿,要學會深刻思考。”王岐山說。 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lǐng)導集體的示范作用下,文風正在發(fā)生改變。 2012年12月,習近平會見美國副總統(tǒng)卡特。新華社新聞報道,僅有“罕見”的96字。此后,中央領(lǐng)導的考察與會議的新聞報道,字數(shù)、時長都大為壓縮,新聞媒體還運用微博等手段對中央領(lǐng)導考察活動進行“直播”。 從2012年年底的地方“兩會”開始,會議報告的“瘦身”即已成為趨勢。同樣的風氣,也延伸至2013年11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全會刊發(fā)的《中共中央關(guān)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用兩萬字的篇幅,對60個方面的重要改革問題進行了表述。在這樣一份重要文件中,看似字數(shù)多,卻幾乎全是“干貨”。以“探索實行官邸制”為例,在“官邸制”這個重要的問題上,文件沒有任何多余的表述。而“記得住鄉(xiāng)愁”、“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等鮮活表述,出現(xiàn)在其他會議的文件中。 而從2013年6月開始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文山會海”的文風、會風的整治力度也可謂空前。 甘肅“省委省政府發(fā)文數(shù)量同比減少30%左右,全省級會議同比減少20%左右,各單位壓縮會議880多場次”;河北“省直單位壓減各類簡報42%”;重慶“市一級會議數(shù)量比去年同期減少28.5%,發(fā)文減少19%”;廣東規(guī)定“在全省性會議上省長講話不超過1小時,副省長講話不超過半個小時”……各地的動作,正體現(xiàn)出新風的來臨。 在“壓縮”之外,“創(chuàng)新”的影子也到處可尋。 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之后,幾十位中國駐外大使密集發(fā)聲,表達抗議。駐英大使劉曉明用“伏地魔”來比喻日本軍國主義,告誡世界人民警惕靖國神社這一“魂器”對軍國主義的招魂作用;駐德大使把安倍的舉動比作給希特勒獻花圈;駐澳大利亞大使則以澳英合拍電影《鐵路工》為例,回顧盟軍戰(zhàn)俘和勞工被日軍摧殘和折磨的歷史……大使的表達使用的是所在國民眾熟悉的方式與內(nèi)容,引來國際共鳴。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海外交流團的行程中,幾乎每到一地,交流團都會用兩部視頻短片作“開場白”——《領(lǐng)導人是怎樣煉成的》和《中國共產(chǎn)黨與你一起在路上》。輕松、幽默、“接地氣”的表達,讓受眾耳目一新。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改文風也遠非一日之功。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習近平總書記的率先實踐,已經(jīng)起到了示范作用。接下來,需要各級官員、媒體、理論界乃至全國共同努力。 文風改不改,領(lǐng)導是關(guān)鍵,2010年第10期《求是》雜志,習近平在《努力克服不良文風積極倡導優(yōu)良文風》一文中強調(diào),各級領(lǐng)導干部要把改進文風作為一項工作要求,帶頭講短話、講實話、講新話,通過自己以身作則帶出好文風來。 |
相關(guān)閱讀:
- [ 01-17]防拍照人太多 慶豐包子鋪習近平就餐處將劃線留念
- [ 01-16]國家主席習近平任免駐外大使
- [ 01-16]習近平的“公私觀”告訴黨員干部什么
- [ 01-16]習近平引用“見不善如探湯”語重心長
- [ 01-16]習近平“四個強化”是反腐工作的行動指南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