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吁建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生態補償機制
2014-01-20 19:45? 曹旭峰?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 |
分享到:
|
中新社武漢1月20日電 (記者 曹旭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完成后,建立漢江中下游地區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或成該地區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 正在召開的湖北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上,上述問題引起政協委員們的關注。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湖北省丹江口水庫引水,跨越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輸水總干線全長1267公里,重點解決北京、天津、石家莊等沿線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情況,2014年汛后全線通水。 民盟湖北省委集體提案認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實施后漢江中下游徑流量將減少約16%。隨著引江濟渭匯入二期調水量的增加,漢江中下游干流水量還會有大幅度減少,襄陽以下江段流量減少,漢江中游稀釋自凈能力也將大幅下降,原來的生態平衡被打破。制定漢江中下游地區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將為漢江水資源持續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該提案建議,國家應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調整水源區及沿線的產業優化結構,將已建四項治理工程的運行費作為實施生態補償的優先項目,采用生態補償的方式予以重點解決;或將運行費計入中線工程供水成本及水價中,維持工程的正常運行,保障漢江中下游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農工黨湖北省委集體提案認為,國家對漢江中下游的補償主要為興修治理工程,補償方式單一。生態補償機制需要明確上下游、左右岸的生態保護和污染治理責任,建立以“水質水量協議”為基礎的流域生態補償機制。通過設立南水北調生態補償基金,科學評估水源區生態環境建設成本及對水源區和受水區帶來收益,從而確定補償總額。(完) |
相關閱讀:
- [ 01-03]河南百年老宅遭當地政府征遷 南水北調曾為其繞道(圖)
- [ 12-27]南水北調中線干線主體工程完工 實現了基本完工目標
- [ 12-25]南水北調復建項目明代府學宮大成殿現“雛形”
- [ 12-25]南水北調中線干線主體工程完工 擬2014年汛后通水
- [ 12-20]南水北調中線治污工程僅完成一成
- [ 12-19]南水北調中線多處水質不達標 治污工程僅完成10%
- [ 12-11]中國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通水 “黃金水道”綜合效益凸顯
- [ 12-11]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水質穩定達標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