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報:世界富裕國家日益將碳污染“外包”給中國
2014-01-21 10:02?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晨 黃曉夏 |
分享到:
|
據聯合國的一份報告草案說,世界富裕國家日益將其碳污染外包到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排放外包的形式是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制造的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廉價服裝和其他商品被美國和歐洲消費。 據英國《衛報》1月19日報道,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最新的報告草案說,21世紀第一個十年二氧化氮等讓地球變暖的溫室氣體的排放增加的速度比過去30年快兩倍。 報告草案說,溫室氣體排放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燃煤。而其中很多煤炭是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工廠用來發電,以此為美國和歐洲的消費者生產商品。報告草案稱,自2000年以來,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已經翻了一番多,達到一年近140億噸。不過,其中一年約有20億噸是制造出口商品產生的。 報告說:“發展中國家燃燒化石燃料生產出口商品和服務,尤其是從中高收入國家出口到高收入國家,而排放的二氧化碳所在比例越來越大。” 這份報告草案說:“在全球排放中,制造國際貿易產品產生的排放所占比例越來越大。”中國、印度和巴西新的財富精英飛行更多、購車更多,等等,這些消費對氣候的變化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報道指出,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的工廠現在排放的碳污染超過美國和歐洲的工廠。其他中等收入國家,由于出口量較少,排放量的增加比較緩慢。然而,自1990年以來,世界最窮國家的排放持平。 不過,它們的人均溫室氣體排放仍然低于歐美——中國和印度在氣候會談中經常以此來轉移要求其減少排放的壓力。此外,中國和新興經濟體的碳污染中有很大比例是在生產最終在美國和歐洲銷售的商品中排放的,而且這個比例越來越大。 報道稱,這些排放外包扭曲了全球排放情況的調查,因為這種調查是按照國別進行的。分析家認為,這種調查不再是準確的。 世界資源研究所負責溫室氣體調查的專家辛西婭·卡米斯說:“如果我們只看我們國家的商品數量來了解排放趨勢,就不能全面體現我們造成的影響。我們需要了解我們購買和銷售的商品與服務的整個周期過程。” 報道指出,現在對于如何界定一個國家制造最終銷往另外一個國家的商品所產生的排放的責任,爭論越來越大。卡米斯說:“對于我們國境之外產生的商品責任,進口商品的消費者負有一定責任。 |
相關閱讀:
- [ 01-20]福建省政府下發實施細則:明確防治污染時間表
- [ 01-20]榕城空氣19日現中度污染 兩個點位出現輕度污染
- [ 01-20]北京環保局:重污染1天給PM2.5年均濃度增1微克
- [ 01-17]中國多省市深陷霧霾 氣象部門啟動“雙預警”
- [ 01-17]河北部分重污染企業轉移偏遠農村 躲玉米地生產
- [ 01-17]北京遭遇34小時重污染 七成觀測點亮“紅燈”
- [ 01-17]PM2.5污染程度達六級 北京發出重污染最高級別預警
- [ 01-17]北京副市長談治霾:北京等六省市將異地執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