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21日電(記者倪元錦 王建華)中國在其近日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流露出當前對待轉基因農產品的態度。 在中國,出于安全性考慮,人們對轉基因農產品的生產和使用爭議很大。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強以分子育種為重點的基礎研究和生物技術開發”。 這表明,中國支持在育種領域進行尖端生物技術研發。 分子育種基礎研究和生物技術開發極具戰略意義,其水平的高低,將關乎新的中國糧食安全戰略的長期順利實施。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 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二十字”原則組合為中國首次提出。“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被視為中共治國理政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 科學家們說,雖然也包括基因工程,但分子育種在技術本質上并不等同于轉基因。 科學家利用先進生物學技術,可以在不改變作物基因的前提下改變其性狀,或者僅僅是通過分子標記的方法篩選優良品種。 華大基因農業與循環經濟首席執行官張耕耘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先進成熟的分子育種技術可使種質利用能力大大提高,可解決80%左右原來認為只有通過轉基因才能獲得育種突破的問題。 在中國,轉基因農作物的推廣,也就是轉基因農作物的產業化是轉基因技術支持者與反對者激烈爭論的焦點,而背后則是轉基因產品的安全信任問題,既包括人體安全,也包括生物多樣性安全。 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在全球也尚無定論。美國是轉基因技術的領先研發者和最大的產業化國家,其轉基因產品大量出口。 根據全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工作會議通報,中國去年對超過60萬噸進口自美國的轉基因玉米及其產品采取退運等措施,原因是檢出未經中國農業部安全批準的轉基因成分。 中國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最近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轉基因研發要積極,推廣要慎重。轉基因研發成果的產業化,要成熟一批、推進一批,沒有時間表。 據中國海關統計,2013年中國谷物進口量接近300億斤,大豆進口突破1200億斤。玉米、小麥和大米“三大主糧”進口呈現常態化。 “當前,中國的分子育種技術水平已處于國際先進水平,這得益于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由于成本大大下降、效率大大提升,中國完全可以普及推廣分子育種技術。”張耕耘說。(參與采寫:魯暢) |
相關閱讀:
- [ 01-15]農業部談轉基因作物進口:符合安全標準等就沒問題
- [ 01-09]莫讓霧霾成因成為又一個“轉基因之爭”
- [ 01-06]質檢總局:已退運60.1萬噸進口轉基因玉米及其產品
- [ 01-05]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爭論愈演愈烈 專家呼吁理性看待
- [ 01-03]袁隆平早已承擔轉基因項目 其子也在研究轉基因
- [ 12-27]中國退運2批含有轉基因成分的美國進口飼料
- [ 12-26]甘肅省明年3月將對轉基因食品試行專柜銷售
- [ 12-24]揭穿轉基因五大流言 憑外形辨轉基因“純屬忽悠”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