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杭州隨機采訪了近30位市民,超過8成市民贊成在春節期間嚴控市區煙花爆竹燃放。杭州市民李大姐說:“春節就是圖個喜慶。過年的方式多種多樣,也不僅僅只有放煙花爆竹。現在霧霾這么厲害,再不限制煙花爆竹,估計過年就得天天戴著口罩出門了。” 目前,盡可能地減少煙花爆竹對空氣造成污染已經成為政府、企業和民眾的共識。 國家煙花爆竹標準化委員會核心專家成員、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趙家玉說:“全國各地的煙花生產商正在積極研發環保型煙花,將爭取在兩三年之內,使環保型煙花占到總數的七八成。” 不燃放或少燃放煙花爆竹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居民的主動選擇,模仿爆竹聲光電效果的電子鞭炮眼下成為市場的新寵。“淘寶指數”顯示,“電子鞭炮”最近七天的搜索指數環比增長108.5%,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01.9%;最近七天的成交指數環比增長84.8%,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71.0%。 上海市民王芬去年春節前就購買了電子鞭炮過大年,今年她打算將這串電子鞭炮循環利用。“電子鞭炮既安全又環保,還能掛在門邊做裝飾,一舉三得。” 傳統文化也要與時俱進 煙花爆竹“禁”與“放”的爭議背后是環境保護和傳統文化的較量。相關專家認為,傳統文化固然重要,但也應該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應該與時俱進。 “放鞭炮是傳統民俗,圖的是吉祥、喜慶和歡樂。”浙江省社科院調研中心主任、社會學家楊建華說,“但眼下的環境嚴重地影響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從這個角度講,為了更好的環境,應該少放甚至不放。” 相較而言,北京師范大學民俗學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蕭放更贊同柔性的倡導。在他看來,傳統習俗是民眾精神生活的需要,無論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都是一個人所必需的。“對于傳統習俗采取剛性管理可能適得其反。對于政府部門而言,更為重要的是發現老百姓的需要,適應老百姓的需要,通過引導宣傳和彈性管理推動社會的發展。” |
相關閱讀:
- [ 01-22]中國霧霾抵達美國 專家:美外包給中國污染最多
- [ 01-20]冷空氣“快閃”勁掃霧霾 全國大部仍雨雪稀少
- [ 01-19]北京向中央簽"生死狀":擬投7600億元治理霧霾
- [ 01-19]霧霾“元兇”在哪里?專家認為調整能源結構是關鍵
- [ 01-19]春節漸“無聲”:霧霾“入侵”中國年味兒
- [ 01-18]北京再遭重度空氣污染
- [ 01-17]山東11市遭遇重度“霾”伏 40余高速收費站關閉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