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3年,安倍晉三再次來到達沃斯。上次,他的身份只是副官房長官,作為首相陪同人員參會,這次他以日本首相身份站上講壇,向全世界兜售初見成效的“安倍經濟學”。在與全球媒體領袖對話時,安倍開宗明義地說,“今天,不光是我回來了,日本也回來了……日本經濟實現了‘V’型反轉,正在走出通縮和停滯”。 22日,安倍晉三進行主題演講,無疑是當天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年會的重頭戲。在論壇主席施瓦布的邀請下,安倍自信滿滿地走上主席臺,以《日本視角下的世界重塑》為主題,就日本在經濟、政治、外交領域的種種觀點進行陳述。施瓦布和在座聽眾顯然更關注“安倍經濟學”中的“第三支箭”,安倍也相應地進行了重點解讀。 所謂“安倍經濟學”,其實是媒體效仿“里根經濟學”生造出來的一個詞。自2012年12月上臺以來,安倍晉三力推自己的施政綱領,大膽的金融政策、靈活的貨幣政策及有力的經濟增長戰略是其經濟復興政策的三大支柱,因安倍本人曾是射箭高手,故又被喻“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 安倍晉三在演講中提到,自己打破了“某些改革永遠不可能進行”的固有觀念。作為“安倍經濟學”的“第三支箭”,安倍承諾日本政府將會大刀闊斧地進行深層次改革,為日本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安倍說,日本將完全開放本國電力市場,到2020年在東京舉辦奧運會時,日本電力市場將是完全自由競爭的市場,日本將取消已經存在40多年的稻米生產調控系統,私人公司將可以無障礙地從事大米生產活動,日本還將對公司稅法進行調整,公司稅將下降2.4個百分點。此外,為了應對日本的老齡化問題,安倍還承諾改革勞動力市場,要從“老的產業”中解放勞動力,并提出2020年時30%的領導崗位應由女性擔任。像以往一樣,安倍總是不忘在講話中留下美好的愿景,“人們現在更有活力,也更樂觀,日本正迎來新的黎明,而不是黃昏”。 熟悉安倍的人都知道,這已不是他第一次在重要的國際場合當中營銷自己的“安倍經濟學”。去年9月7日,日本東京獲得了2020年夏季奧運會主辦權,親赴布宜諾斯艾利斯參加國際奧委會第125次全會的安倍晉三借機為“安倍經濟學”打廣告,他說舉辦奧運會無疑有助于日本經濟持續增長,而2020年奧運會也將成為“安倍經濟學”中的“第四支箭”。之后,安倍在紐約證交所演說時對華爾街交易商進行游說,“日本經濟表現目前出奇的好”“請買我的‘安倍經濟學’吧”。 從數據上看,“安倍經濟學”短期內的確提振了日本經濟,也令日本政府官員彈冠相慶。上個月,日本內閣府在月度經濟報告中4年多以來首次沒提“通貨緊縮”,本月該報告又6年來頭一次用“復蘇”形容日本經濟。但不得不提的是,“安倍經濟學”的刺激效用正在遞減,未來日本經濟能否真正走出通縮困局還有待觀察。 更難以否認的是,“安倍經濟學”的每一支箭都有瑕疵:首先,推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固然可以推動經濟增長,但同樣令日本的債務負擔難以為繼。日本政府債務余額早在2013年6月底已突破1000萬億日元(100日元約合1美元),達到1008.6281萬億日元,相當于日本國民人均792萬日元,其中包括國債、借款以及政府為短期借貸發行的證券等。其次,日本央行推行超寬松貨幣,致力于擴大基礎貨幣供應量,并追求2%的通脹目標,此舉也有一定副作用。目前,日本國內物價呈上漲之勢,加重了中小企業的經營成本和普通消費者的生活負擔,特別是普通職員的薪金不見增加,削弱了日本消費者的購買能力。 最后,日本政府去年出臺的“日本再興戰略”乏善可陳,恐難達到增強經濟增長預期目的。此前有報道援引共同社經濟部部長谷口誠的話說,安倍政府提出的增長戰略中,在農政改革等敏感領域,未能真正切入痛處。所提指標多為中長期目標,如十年間人均國民總收入(G N I)增加150萬日元(約1.6萬美元),但并沒有提出實現中長期目標的具體對策,考慮到日本歷屆政府的“短命”特征,很難說安倍政府對落實增長戰略有多少誠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 F)總裁拉加德不久前指出,“安倍經濟學”的最初推進力有點減弱,日本缺乏中期財政路線和能夠激發潛在增長的經濟改革。英 國《 金 融 時 報 》專 欄 作 者 戴 維·皮 林 在《2014:安倍經濟學見分曉》一文中指出,安倍版貨幣寬松政策的結果可能有三:一是旨在兩年內擴大貨幣基礎一倍的Q Q E(量化和質化寬松)可能失敗,通脹率隨后回落至趨近零的水平。第二種可能性更糟,即“安倍經濟學”墮為“安倍末日”,通脹率失控,利率飆升,資本逃出日本。第三種可能性是,Q Q E發揮作用,日本向可持續的2%通脹目標邁進,增速可能達1.5%。王龍云 閆磊 |
相關閱讀:
- [ 01-23]王毅回應安倍為拜鬼辯解:欲蓋彌彰 越抹越黑
- [ 01-23]安倍向在日華人祝賀春節 吁中日面向未來并肩前進
- [ 01-23]日本政府擬修改開發援助大綱 系11年來首次
- [ 01-23]日前首相批安倍:為何小小日本要包圍廣闊中國
- [ 01-23]安倍回應中日話題:不要重演一戰前的英德關系
- [ 01-23]外媒:安倍視俄為“救命稻草” 普京為訪日設先決條件
- [ 01-23]日媒促中日韓擱置爭議 美學者稱安倍言行不一
- [ 01-23]日媒促中日韓擱置爭議 美學者稱安倍言行不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