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越南祿平縣村民農氏文忠像以往一樣,開著小貨車前往2公里外的中越邊貿互市點采購春節貨物。 農氏文忠的采購單上列著:洗發水、護膚品、電暖器、手機……他前往的互市點是中越邊境廣西寧明縣桐棉鄉板爛村邊民互市點。 這是中越邊境上最早開放的互市點。板蘭村村委會主任韋柏英介紹,全村1263戶,4384人,山多地少,但1983年邊民互市點開放后,村民們依靠邊貿,進出口小額商品,根據市場需求不斷調整貿易結構,實現了脫貧致富。 1983年互市點開放沒有多久,板爛村民閉雄圖的父母就開始在互市點上做起了小生意。如今已經年近不惑的閉雄圖,與農氏文忠是好朋友。 談到30多年互市點往來商品的變化,兩人如數家珍。 閉雄圖說:“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越南給我們出口的大部分都是松香、木材,換購中國的商品是散裝啤酒、電池、煤油、火柴、肥皂、拖鞋。” 不過,到2000年之后,越南方面的需求就悄然發生了變化。農氏文忠采購商品中,多了錄音機、小家電、玩具、電子表……他說:“火柴、肥皂等我們自己也能生產了,好多技術都是向中國學會的。” 正是在互通有無的貿易過程中,板爛邊民互市貿易點形成了民間約定俗成的“交易日”,每年農歷臘月二十六、二十九都是雙方邊民熟知的“交易日”。邊民們也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改善自身生活。 閉雄圖的3層小樓就是2003年建成的。他說:“2009年之后,越南方面對商品的需求,又上升了一個臺階,從肥皂變成了洗發水,從小家電變成了智能手機。我這個不到160平方米的小店,每年營業額就超過200萬元,利潤超過60萬元。” 農氏文忠也在其中受益匪淺。他說:“現在我賣到中國的商品,不僅有松香,還有八角和高檔藥材,不少中國老板還跟我聯系,要到越南開設藥材切片加工廠呢!”閉雄圖則說:“我打算率領村民在互市點周圍建設新村,吸引更多客商來投資。”(記者孫志平、何豐倫) |
相關閱讀:
- [ 01-28]專家認為H7N9禽流感疫情春節期間不會暴發
- [ 01-28]柳州警方春節前重拳掃黃賭毒 處罰涉案者600余人
- [ 01-28]領導人春節走訪分析:赴一線成慣例 呈現三特點
- [ 01-28]央視公布春節期間節目計劃 主打“年味兒”
- [ 01-28]全國多地民眾呼吁春節減少燃放煙花爆竹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