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近日,重慶火鍋正式申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前在我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中,與飲食相關的項目并不少見,但是在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中,中國飲食卻是一個空白。"舌尖上的中國"為何難以走向世界? 重慶市火鍋協會相關人士表示,火鍋申國遺,主要是申請對傳統炒料工藝、技藝及火鍋器具、吃火鍋的飲食方式等進行保護。 相關人士:主要的就是整個重慶它的制作、烹飪方式以及傳統的工序其實我們要告訴大家什么才是真正的重慶火鍋。 腐乳、榨菜、龍須面、貓耳朵、羊肉泡饃、金華火腿、全聚德烤鴨等等,這一大串人們熟悉的美食都已列入我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與重慶火鍋一樣,它們都是以其制作技藝申遺。中國烹飪協會副秘書長兼行業發展部副主任程小敏說,這與世界級非遺中的飲食類項目有很大不同。 程小敏:現在目前申請成功的都是記憶有關的,比如說文化的比較少的,把我們的這種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聯合國教科文現在已經列入到的飲食類的世界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來看,可能聯合國的世界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多的強調的是一種文化的認同,甚至一種在這種飲食中所體現的當地人的一種生活,甚至可能簡簡單單就是一種家庭的生活的氛圍或者跟風俗或者是跟祭祀等等相關的東西可能比較多。 目前,日本和食、韓國泡菜都已進入世界非遺名錄,而它們打得都是文化牌。日本申報的是:"和食--日本人的傳統飲食文化",韓國則以"腌制越冬泡菜文化"為主題進行申報。有句話叫西方飲食看法國,東方飲食看中國,中國的飲食文化在整個中華民族傳統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自古就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一部熱播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更是掀起了中國飲食文化在國內的熱潮。然而,在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中,中國飲食卻是一個空白。程小敏告訴記者,中國曾想以"中餐傳統烹調技藝"申報世界非遺,但是沒有成功。 程小敏:但是當時我們覺得它太泛了,因為中國的這種地域差異,這種民族的差異,就是說到底什么是中國烹飪,因為我們知道世界三大美食,法餐、土耳其還有中餐,現在法國也有了,土耳其也有了,唯獨就是沒有中。所以我們也是反思這個問題,到底我們在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時候,我們到底有沒有一個具體的載體,或者有沒有一個最具有代表性的東西去做一個非遺的申請,我們也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 (記者侯艷 陳鵬) |
相關閱讀:
- [ 01-24]重慶火鍋正式申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 [ 07-13]重慶考證火鍋起源 官方稱只是重慶火鍋的起源地
- [ 01-09]重慶火鍋店將掛星分級 清湯或不再叫重慶火鍋
- [ 10-30]重慶火鍋在山城外有3000多家店 彰顯渝菜獨特魅力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