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癸巳遁隱,甲午奔騰。盡管西歷通行于中國已逾百年,對于中國人而言,春節仍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除夕之夜,高堂居上,子孫團坐。大毛、二狗、三丫、四柱,《一個都不能少》,“讓紅包飛一會”是長輩切切的祝福。而莊嚴的祈福儀式,則是對來年《私人訂制》的祝愿。如果給中國人的“幸福”一個定義,那這便是。這一刻,《人在囧途》的疲倦、事業不順的《黃金大劫案》、《致青春》的哀傷……都消失在喜慶中。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正月初一的早上,你看,迎來新年的人們個個神清氣爽,開門納客,卻也《非誠勿擾》,像精心經營著自己的生活一樣精心經營著《社交網絡》。這就是春節之于中國人:任《歲月神偷》偷去年華、偷去事業、偷去財富,春節一到,便孕育出新的希冀來。 中新網北京2月7日電 題:春節賬單:過年花費漸漲 如遭“黃金大劫案” 記者 李金磊 今天是春節假期后的首個工作日,不少人曬出了自己的春節賬單。動輒數千上萬的花費,讓不少人感嘆春節儼如遭遇了一場“黃金大劫案”。專家指出,春節“團圓”意義最重要,不要為金錢和面子所累,更別讓過年成為負擔。 “黃金大劫案”:沒萬元難過年 已婚人士壓力大 “每逢春節被吸金”, 路費、紅包、壓歲錢、年貨禮品、同學聚會……一連串的賬單讓人尤其是已婚人士直呼春節成“春劫”。 “過年是花錢的大頭,尤其對于我們已婚人士來說。”山東淄博的小王表示,今年春節她給雙方父母紅包2000元,壓歲錢300元,年貨禮品2000~3000元,路費300元左右,同學聚會500~1000元,總花費近1萬元。 “工資增長趕不上物價上漲,過年一下子花出去我和老公一個多月工資。”小王向記者感嘆,過年真像是遭遇了一場“黃金大劫案”。 家在山西、在北京工作的已婚80后白領小麗也向中新網記者展示了她的春節賬單:往返路費800元,給雙方父母紅包4000元,給爺爺奶奶紅包3000元,弟弟妹妹壓歲錢1000元,再加上其他花費,也差不多花了1萬元。 “過年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負擔。”小麗說,“忙了一年回到家還得干活,這年過得特別累,身心俱疲,什么時候能把年取消了就好了。” 不少受訪者對記者表示,沒有萬元難過年關。一項9963人參與的網絡調查顯示:14.3%的人表示自己的過年花費在1萬元-2萬元,7.3%的人花費在2萬元以上,38.0% 的人在1000-5000元,26.4%的人在5000-10000元。 繞不開的“人情”和“面子” 人情世故成負擔 在上述調查中,網友“快樂神仙4479”留言說:“小孩望過年,大人怕過年,過年要花錢,一年錢不多,用錢項目多,入少出去多,急的沒話說。”網友“Passerby--過路人”則感嘆:“春節過不起,辛辛苦苦攢一年,春節一過回到解放前。” 近年來,人們回家過年的費用不斷增加,壓歲錢數目更是“水漲船高”,越來越高昂的花費讓不少人感嘆“過年成了過錢”,而這無奈的背后往往是“人情”和“面子”這兩個繞不開的關鍵詞。 “別人給你家孩子1000元,你給別人家的總不能比這少啊。”家在湖南的小張表示,之前親戚之間給孩子的壓歲錢都是一兩百元,但不知不覺,現在壓歲錢漲到至少500元,甚至一兩千元,一個年過下來光壓歲錢就五六千元。 在北京工作的單身女士劉小姐回家期間遭受不少“紅色炸彈”的“襲擊”。由于幾個同學在春節期間結婚,她送出的“份子錢”就有3000元,再加上給爸媽的1萬元紅包,以及4500元的壓歲錢,劉小姐的過年花費超過了2萬元。 “人情要搞好”“紅包少了丟面子”,在這樣的心理下,很多人互相攀比,甚至不惜忍著“肉疼”送出一筆不菲的紅包數目,如此一來,人情世故也就成為了很多人的負擔。 別為金錢和面子所累 莫讓過年成為負擔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社會學專家認為,春節期間,一家人“團圓”的意義最重要,不要為金錢和面子所累,更別讓過年成為負擔。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經濟發展和收入提高,人們兜里有錢了,紅包自然也‘水漲船高’。此外,由于部分人存在攀比、炫富和愛面子的心態,親戚朋友間你給我兩百,我給你五百,如此來回轉圈,紅包越來越厚,這種心態其實是不可取的。” 值得注意的是,與內地過年派壓歲錢越來越闊綽不同,香港春節期間傳統習俗是派發“利是”。“利是”數額不大,一般都是10元、20元港幣,重在討個吉利,重在祝福和心意,派發者和收受者都沒有很大負擔。 夏學鑾認為,這種攀比的風氣不改變,每個人都會苦不堪言。過年過節,不需要也不應該給那么多錢,應該量力而行。中央自“八項規定”出臺以來屢作表率,普通民眾也應該效仿,主動擯棄陳風陋習。 專家表示,不少人的春節賬單中,孝敬父母的占很大一部分。這些人希望回到老家在父母面前有所表現,也包含著子女對親情的虧欠,這就會給自己增加很大壓力。與其這樣,平時就應該常回家看看。(完) |
相關閱讀:
- [ 02-07]當春節以文化來定義
- [ 02-06]春節黃金周福建旅游吸金69.89億元 自駕游成亮點
- [ 02-06]泉州花燈藝坊春節忙不停 藝人呼吁保護和傳承民間工藝
- [ 02-06]春節遇"封路"令人揪心 惡劣天氣下高速該不該封?
- [ 02-06]春節黃金周福州旅游吸金8.59億元 鄉村游異常火爆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