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標準低于別國? 回應:不完全準確 事實上在食品領域,“歐美禁用、我國仍存”的說法一直困擾著部分消費者。我國食品方面的標準普遍低于歐美嗎?事實并非如此。 例如,由于飲食習慣不同,嬰幼兒奶粉標準中,歐洲蛋白質標準低于我國,日本部分微量元素含量標準也低于我國;美國允許在飼料中使用在我國被禁用的多種瘦肉精;作為中國人的主食,我國大米中鎘的限量就比國際標準嚴格,這些都是標準“內嚴于外”的例子。 鐘凱說,歐盟在果凍里山梨酸鉀的允許量就是我們的2倍,我們禁用的過氧化苯甲酰(一種面粉增白劑)在美加等國也未禁用。“我們很多標準與國外是一致的,有一些是等效采用國際組織的標準,有的則與歐美標準一致。” “標準像衣服,制定標準的基本原則像一把尺子。”鐘凱解釋,國際標準只提供了一個尺碼,不是每個人都合身,而各國制定自己的標準就是用同樣的尺子為不同的人量體裁衣,存在差異是客觀事實。 國標制定門檻應怎么定?專家認為,國標的制定首先要科學合理;其次則是引導行業發展,制定可操作性強、可落實的標準。如果一個新的國標只能高高在上,沒有一個企業能達標,就難有實際意義。而且,我國還存在很多高于國標的企業標準和行業標準,國標只是“最低門檻”,并不是“天花板”,還可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制定更嚴格的標準。 不可否認的是,由于食品監管機制經歷過多次調整等歷史原因,我國部分食品標準重復、交叉的現象仍有待改變。國家衛計委曾表示,2014年,我國將完成50%的食品安全標準整合工作。目前經過一年多的清理,我國現行近五千個食品標準中,將有千余個納入整合范圍。 我們緣何談“添”色變? 回應:溝通需加強 對標準“內外有別”的質疑,對食品添加劑的談之色變,公眾在舌尖安全上“戰戰兢兢”的心理,從“星巴克所售糕點含鞋底成分”這一微博兩天內轉載三萬余次中可窺一斑。 在眾多消費者心中,“食品添加劑”赫然已成為洪水猛獸,聞之色變,甚至成為食品企業牟利、違法的“代名詞”。 這種焦慮感究竟從何而來,又由誰、如何緩解?專家認為,政府監管部門、科普組織都應加強與公眾間的“風險交流”,適時釋疑解惑,才能逐步消除公眾的“焦慮感”。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陳君石多次呼吁,為加強風險交流,政府可設專門機構,加強投入和專門人才的培養;民間建立權威的科學信息平臺;所有利益相關集團和個人,共同努力主動參與和推動科學的風險交流。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力量參與其中:果殼網、松鼠會在第一時間會有專業性的解釋;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連續多年邀請行業專家,專業點評食品安全熱點事件……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指出,“不合格”不等于不安全,更不等于“有毒”;含有致癌物質不等于一定“致癌”,還需要看劑量和接觸的時間,這還是需要區分清楚的。傳播機構要成為不實信息的“過濾器”的和網絡情緒的“緩沖器”,成為公眾的“定心石”。 “食品添加劑實際上是被妖魔化了。”王澤斌說,食品添加劑和非法添加物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在國標范圍內使用添加劑,是安全的。 |
相關閱讀:
- [ 01-23]今年江蘇要試點給白酒類和食品添加劑辦“身份證”
- [ 12-12]中國擬建食品藥品“黑名單”
- [ 12-03]食品安全法出臺4年后修訂 加大生產經營者懲罰力度
- [ 09-10]北京16區縣食品藥品監管局掛牌成立
- [ 07-15]中國加強食品原料審查 增申請人造假處理條款
- [ 06-04]一根雪糕含14種食品添加劑 兒童過量食用隱患多
- [ 05-27]東莞七成糕點被檢出不合格 再敲食品安全警鐘
- [ 04-19]遼寧破獲制售假羊肉卷案 假肉或由致癌添加劑制成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