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亞太外交”的戰略和策略
2014-02-15 14:11? ?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王瓊 李艷 |
分享到:
|
在此邏輯之下,應當形成以日本右翼勢力為主要對手,以喚醒歷史記憶和防范日本軍國主義為主要方式,以動員美國等日本侵略受害國為主要議程的新思維、新方向和新路徑,改變長期對日略顯“單打獨斗”的不利局面,構筑以二戰勝利果實為基礎,以反侵略史觀為精髓,以戰后國際條約為法理依據,以防范新的地區戰爭爆發為共同訴求的亞太和平新機制。 美國既是戰后日本和平體制的設計者、重塑者和監護者,又是其右翼勢力持續做大的重要依托和外部推力,甚至是日本近年邁向危險方向的始作俑者。由于國力下降,美國不斷鼓勵、敦促日本修改和平憲法,加強軍備,啟動被凍結的“集體自衛權”,進而為美國在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警察角色服務。日本右翼勢力也樂得見機行事,搭乘美國的順風船,在危險的航道上越滑越遠。 但是,二戰悲劇畢竟行之不遠,血淚記憶歷歷在目,并非所有的美國人都樂見日本重陷迷途,美國再嘗珍珠港襲擊苦果。幾個月來,不僅美國媒體對日本強硬態度頗多不滿和抨擊,美國公眾甚至政界的清醒者也積極訴諸行動。本月10日,紐約州議會啟動立法程序,打算將慰安婦悲劇當做“反人類罪”納入公立學校教材,這是該機構繼去年立法支持建立“慰安婦紀念館”后又一矯正日本錯誤史觀的可貴努力。同時,美國弗吉尼亞州議會也正推動立法,將韓日間國際水域“日本海”舊式稱謂加標韓式“東海”命名,也體現了一種對日態度。 可見,遏制日本右翼勢力反彈具有廣泛的國際民意基礎,中國的努力不宜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要抓住核心因素和關鍵著力點,多在美國方向使力,促其回到開羅宣言立場,回到規范和制約戰后日本國際行為而非放虎歸山的正確道路。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繼續深化中美戰略互信,夯實正在構建的新型大國關系,使中美全球性和全局性的共同利益切實超越日美局部性和階段性的共同利益。 同時,中國也應心無旁騖地東向用力,力避南向受困,營造最為寬松和舒服的周邊環境。無論日本還是美國,都想刺激南海爭端相關方發力,誘其為自己火中取栗,個別國家也樂意狐假虎威不斷挑起紛爭圖謀漁利。對中國來說,核心利益絕不退讓,但策略戰術必須靈活運用,圍繞階段性外交重點和難點,這也符合大的外交原則:韜光養晦,既積極作為,也有所不為。(馬曉霖 博聯社總裁) |
相關閱讀:
- [ 01-27]美國2014年亞太外交在忙亂中開局
- [ 11-12]普京訪問越韓 俄欲借此開創亞太外交新格局
- [ 08-21]日本駐中美韓大使同時換人 意圖重建亞太外交
- [ 02-14]日本學者:中國莫學美國霸權,應學微笑外交
- [ 02-10]日華媒:安倍地球儀外交繞開中國 被批缺乏自信
- [ 02-10]美媒:中國采用公共外交策略對付日本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