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務院展出珍貴中國瓷器 見證中美合作
2014-02-20 09:50? 張蔚然?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晨 林晨 |
分享到:
|
中新社華盛頓2月19日電 (記者張蔚然)一只制作于18世紀80年代的十三行外景圖潘趣酒碗(又稱“行碗”),與一只2008年面世的全新“行碗”,并排擺放在美國國務院外交接待室突出位置,被視作“鎮館之寶”之一。在國務院館藏珍品負責人和歷史學家看來,他們不僅代表了中美早期經貿往來的收獲,更是中美200多年交往的見證者。 為讓外界更多了解美中早期交往,美國國務院19日專程向中國記者展示了所藏珍貴中國瓷器,其中絕大多數是18世紀的中國外銷瓷,來自私人捐獻。在這些館藏作品中,兩只“行碗”尤為引人注目。 十三行外景圖潘趣酒碗來自18世紀的中國,國務院外交接待室館長克雷吉(Marcee Craighill)告訴記者,1784年2月22日,美國商船“中國皇后”號在喬治·華盛頓生日當天從紐約港啟航,駛往中國廣州,這是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后第一支派往國外的貿易代表團。代表團在給中國帶去銀幣、毛皮和人參的同時,也帶回了珍貴的絲綢、瓷器和茶葉等中國商品。作為中國外銷瓷的代表,這只十三行外景圖潘趣酒碗被“中國皇后”號帶回美國,現收藏于國務院。 記者看到,這只“行碗”外部描繪了18世紀80年代廣州十三行的繁忙貿易場景,廣州是清政府官方與歐洲通商的唯一口岸,隨著貿易的發展,英國、法國、荷蘭、丹麥、美國等國相繼在廣州珠江邊上建起貿易行,碗外部描繪的貿易行盡管門面狹窄,但頗具縱深,中外商人的衣食住行都有所體現。 “‘行碗’來到美國后,又過了190多年,美中才正式建交,‘行碗’已成為兩國早期貿易往來的見證者。”克雷吉說。 2008年,為慶祝美國駐華使館新館落成,也為了紀念中美關系的快速發展成就,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與中國景德鎮陶瓷學院合作,以十三行外景圖潘趣酒碗為原型制作了一只全新“行碗”。來自美國的學生和中國的工藝人員不僅將美國駐華新使館的外貌再現于瓷碗之上,還精心繪制出50朵艷麗的花,分別代表美國的50個州,集中國瓷器的古典與美國的異域風情于一身,這只碗成為中美友好的又一見證。 美國國務院高級歷史學者霍利(Susan Holly)說,每天都會有許多美國學生來到國務院外交接待室參觀,國務院每次都會隆重介紹來自中國的兩只“行碗”,他們就像是無聲的兩國交往“大使”,參觀者不僅可以看到早期的中國是什么樣子,也會了解到中國對美國來說非常重要,兩國不僅開展了持久繁榮的貿易,這種往來還將繼續下去。(完) |
相關閱讀:
- [ 01-13]專家:元青花瓷器從不落“大元××年制”款
- [ 01-12]南京:迎新年萬件瓷器扎成百米“中國龍”
- [ 01-11]專家:大埔古窯遺址改寫明廣東無龍泉窯青瓷出口史
- [ 12-29]“青花大師”王步一對民國瓷瓶拍出260萬元高價
- [ 11-27]杭州工地發現大量宋元瓷片 近百人連夜挖寶
- [ 11-24]瓷器大拍成交率僅過半 精品少行情回落
- [ 11-14]重慶銅梁縣公路施工發現涂山窯系窯址遺跡
- [ 11-07]丁俊暉斯諾克瓷器獎杯遭網友調侃:像痰盂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