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安倍胞弟企圖拉攏臺灣牽制大陸
2014-02-21 16:5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來自共同社的報道說,日本自民黨的議員正試圖制訂日本版《與臺灣關系法》,致力于將目前的非官方關系正式化。尤其是,該法律將“為加強與臺灣之間的經濟關系和人員交流”創造基礎。 拋出立法議題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2月20日題為《為遏制北京,日本與臺灣拉近關系》的文章。文章稱,該法律得到日本-臺灣經濟文化交流促進青年議員協會的支持,該組織的領導人恰好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弟弟岸信夫。尚不清楚新法律將得到多廣泛的政治支持以及有哪些具體條款。 文章認為,將該法稱為“日本的《與臺灣關系法》”有點誤導人(而且日本方面可能是故意挑釁而為之)。美國的《與臺灣關系法》最出名的是,為美國對臺的常規軍售提供了合法性。目前的報道暗示,日本的法案將限于加深經濟和文化交流,回避與臺灣之間敏感的防務伙伴關系問題。 2014年版日本自己的《與臺灣關系法》更加關注經濟。這符合安倍晉三與馬英九雙方的政治需求,即擺脫停滯的經濟增長。日本外務省表示,臺灣是日本第五大貿易伙伴,而日本是僅次于中國大陸的臺灣第二大貿易伙伴。加深經濟合作將對雙方都有益。 拉近日臺距離 文章稱,盡管日本在臺灣的殖民主義遺留下了混亂棘手的問題,可是民眾對日本的感情總體而言還是正面的。據日本外務省發布的2013年7月報告,65%的臺灣人對日本感到“親近”或“的確很親近”,以此與大陸的情況相比,90%的民眾對日本有“令人不愉快”或“相對不愉快”的印象。 特別是,日本和臺灣還合作緩解關于有爭議的釣魚島問題的緊張關系。2013年4月,臺灣和日本以漁業協議的形式達成了妥協,該協議將允許臺灣漁船進入有爭議島嶼附近的水域。在該協議下,雙方擱置了領土爭端,將合作獲取該地區的漁業資源。這與有些專家建議的處理中日爭端的解決方式一樣。 文章認為,這份漁業協議的時機令人深思。自1996年以來,臺灣和日本一直在進行談判,但該協議最終達成時恰逢東京與北京之間的不和程度因該島嶼爭端達到了新的高度。在這樣的時機達成協議對臺北和東京而言都是良好的公共關系處理方式。日本政府可以以該協議作為證據證明它愿意實行外交解決方式,暗示中日之間缺乏類似進展該歸咎于中方。同時,臺灣可以提醒世界,它擁有該島嶼的“主權”,甚至試圖在該地區獲得更大的政治影響力。馬英九利用該協議作為強調其“東海和平倡議”的機會。 竭力對抗大陸 文章稱,加強對臺關系的日本法案可以產生類似的政治紅利。它可以幫助日本政府對抗中國大陸關于日本重返軍國主義的論斷,同時為日本國內受眾提供又一個“勇敢面對中國”的例證。 反之,馬英九政府可以利用與東京更密切的關系來減輕臺灣對大陸的經濟依賴。它還可以幫助馬英九對抗政治對手的指責。政治對手指責他不愿公開反對北京,或是說他積極致力于讓臺灣依賴大陸,作為統一的先驅。 臺灣《聯合報》2月20日報道,日本自民黨“促進日臺經濟文化交流青年議員會”近日召開會議,確認要推動“日本版《與臺灣關系法》(暫定名稱)”。 促進日臺經濟文化交流青年會,簡稱“日臺若手議連”,由自民黨中生代及新手代議員共70人組成。 一位熟悉臺日實務的日本專家說,過去有零星的在野黨、自民黨極右派和民主黨議員提過《與臺灣關系法》,但皆未成氣候。這次由日本執政黨議員提出,岸信夫又是日本外務副大臣,有較過去不同的意義。但他認為,“具體內容才是重點”,畢竟過去日本從來沒有針對一個國家或地區制定特別法案,又是由議員提案,執行難度高。 這位專家說,“日臺若手議連”釋放這個消息有兩個可能,一是確實要推,一是作秀給大陸看,擺出拉攏臺灣的姿態,“不管往后發展如何,對中日關系一定會有影響”。 |
相關閱讀:
- [ 02-21]日本官員稱不考慮讓美媒更正稱贊安倍參拜報道
- [ 02-20]安倍稱行使集體自衛權會控制在“必要最小限度”
- [ 02-19]美媒:安倍經濟學的救命稻草是中國
- [ 02-19]批判安倍“拜鬼”雕塑作品在日本雕塑展遭封殺
- [ 02-19]安倍助理網上批評美國:為何不諒解安倍參拜
- [ 02-18]韓日舉行安倍拜鬼后首次工作會談 商討兩國關系
- [ 02-18]日媒:安倍家族指定政治繼承人 對抗前首相小泉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