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安倍經濟學的救命稻草是中國
2014-02-19 16:35? 斯蒂芬·哈納?來源:新華國際 責任編輯:林晨 林晨 |
分享到:
|
據參考消息2月19日報道【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2月17日文章】題:安倍經濟學的最大希望:中國市場(作者斯蒂芬·哈納) 被寄予厚望的安倍經濟學把借助漲薪提升家庭收入放在中心位置。目前,多數公司,特別是舉足輕重的中小行業公司,表示薪資漲幅會很小。 對安倍來說,幸運的是,有一個地方的薪資水平和家庭收入增長強勁,那就是中國。這一點或許對安倍經濟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 眼下,中國最大的經濟新聞是,中國沿海地區的工廠招工非常困難,為此大幅提高工資。 到目前為止,對日本消費者來說,安倍經濟學的最大效應是生活成本攀升。隨著日元貶值,燃料食品進口成本上升。2013年第四季度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未扣除通脹因素)增長0.4%,換算成年率為1.6%。 顯而易見,日本已經擺脫通貨緊縮。鑒于日本銀行推行規模龐大的貨幣刺激政策,擺脫通貨緊縮從未受到質疑。受到質疑的是增長的可持續性。 國內生產總值的主要影響因素對外貿易實際凈下滑了0.5%。從哪里能夠尋找對外銷售增長點呢?最顯而易見的是中國。盡管現在安倍政府與中國圍繞尖閣諸島/釣魚島發生嚴重爭端(實際上算得上危機),兩國政治關系基本凍結。 現在看來清楚的一點,也是值得慶賀的理由是,中國悄無聲息地將中日政治關系與經貿關系脫鉤。雖然只要安倍繼續當權,中日政治關系就不大可能解凍,但中日經貿關系實質上已經恢復正常,也就是說中國仍然熱切希望與日本進行更多貿易往來,特別是希望獲得日本的投資。 2月4日,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的中國經濟分析師發表報告,描繪了這一前景光明的局勢。這位分析師在1月份前往北京、上海和廣州進行實地研究。他預測2014年宏觀環境穩定,日本企業的活動和機會將增多。 去年,日本對華直接投資額下降4.3%.是三年內首次出現下滑。但是,日本銀行家說,下半年日本公司的投資活動勢頭大增。特別是日本的汽車制造商和相關零部件供應商,隨著銷售完全恢復繼續擴大產能。 去年10月,日本在華三大汽車制造商——豐田、日產和本田——創下單月銷售紀錄和年累計銷售紀錄。 挺過2012年9月尖閣諸島/釣魚島“國有化”和去年12月安倍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引發的政治風暴后,日本主要汽車制造商仍然堅守中國的戰略市場,向其引入新車型并越來越多地轉移技術。 消費者——包括政府實體在內——現在意識到,購買日本車不需要付出社會或政治代價。購買其他日本產品也是如此。 實際上,毋庸置疑的一個事實是,不僅中國的家庭,就連中國的政府也越來越認識到日本產品和技術的價值。這種認識在很大程度上與中國的“再平衡”新經濟政策有關系,根據這一政策,“高品質生活”、“可持續性”、節能和環保成為優先任務。 日本在可持續的節能環保技術和方法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日本有非常多的地方可供中國學習。 在火藥味濃重的政治與互利互惠的經濟脫鉤的情況下,這種雙贏往來能夠持續下去。或許還會成為安倍經濟學的救命稻草。 |
相關閱讀:
- [ 01-24]老生常談的“安倍經濟學”
- [ 12-10]日媒稱安倍經濟學正褪色 政府刺激政策后勁不足
- [ 08-20]專家: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遇“增稅陷阱”
- [ 07-28]打經濟牌擴散“中國威脅論” 安倍遠交近攻難取實效
- [ 07-22]安倍政權參院勝選 “安倍經濟學”迎真正考驗
- [ 06-17]外媒:安倍經濟學沒那么厲害
- [ 05-30]調查顯示近七成日本人感覺“安倍經濟學”無效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