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0日,人民網連續第13年推出兩會熱點調查,向網友收集對熱點關注問題的投票和意見留言。截至2月22日11時30分,已吸引超過326萬人次參與投票,“食品藥品安全”獲得網友投票415679票,暫居熱點問題第三位,“社會保障”、“反腐倡廉”暫時分列前兩位。
對比往年調查數據,“食品藥品安全”在熱點問題中的排名,由2011、2012年的第九位、2013年的第七位躍升至今年的第三位,不難看出網友對此問題關注度的逐步升溫。
?
人民網兩會調查投票排行榜(截止2月22日11時30分)
“土壤、水等被污染影響農作物質量”受關注
網友:每天為食品安全擔憂 收入再多也不幸福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過去的2013年,“鎘大米”、“奶粉摻假”、“假羊肉”、“地溝油”等問題,給百姓生活帶來不小的困擾。有網友留言稱:“每天為食品安全擔憂,生活在污染中,時刻有生命之憂健康之憂,收入再多也不幸福?!?/span>
在“食品藥品安全”分項調查中,2013年有關食品的現象,24.15%的網友最關注土壤、水等被污染影響農作物質量,如鉻超標大米等,21.53%的網友最關注蔬菜、水果農藥超標問題,16.19%的網友最關注劣質油、地溝油流向餐桌。其他有關食品的現象也獲得了網友不同程度的關注,如病死肉、注水肉、冒充肉等肉類問題(12.88%)、“黑作坊”生產熟食制品(10.01%)、轉基因作物(7.61%)及奶制品添加劑過量和奶源不安全(7.4%)。
117.21.188.★ 民以食為天,每天為食品安全擔憂,生活在污染中,時刻有生命之憂健康之憂,再多的收入也不幸福。
手機人民網湖北網友★ 安全關系到每個人的健康,現在我們的飯桌上已存在許多不安全因素。葷菜怕抗生素和激素,蔬菜怕生長素和農藥。
小感冒沒幾千元出不了院?
網友呼吁防止醫生為謀取利益濫用藥物
關于目前藥品安全領域的主要問題,29.32%的網友把票投給了“藥品質量檢驗把關不夠嚴格”,27.41%的網友認為是過度用藥、不對癥用藥等現象普遍,22.77%和12.43%的網友分別認為是抗生素被濫用、患者難以分別假冒藥品。
國家衛生計生委新聞發言人姚宏文2013年12月在國家衛生計生委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用藥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原則。這是國家衛生計生委等部門聯合制定的合理用藥十大核心信息之一。
有評論稱,上述合理用藥建議,在說給普通民眾聽的同時,更要說給醫療部門聽,最好是配以對醫療部門存在的過度醫療、不合理用藥的情況進行重拳整治。
手機人民網湖南網友★ 醫保導致過度醫療是各地較普遍的現象,這么多年醫療改革把醫院搞發財了,小小感冒沒幾千元出不了院。
手機人民網黑龍江網友★ 執業藥師作為指導患者和醫護人員,是安全合理用藥、把控藥品質量關的負責人。目前,在把控質量方面做得相對好。可是在指導病人和醫護人員合理用藥方面,做得非常不夠。很多醫生輕視執業藥師的作用,病人也只聽醫生的。這種現象對于用藥安全存在很大隱患。需要政府出臺法律法規,對執業藥師在從事臨床藥學服務,保障用藥安全方面,授予更多監督和指導執業醫師的權力,防止醫生為謀取利益而出現藥物濫用的情況。
超3成網友將食品安全問題歸咎為懲罰力度不夠
建言實行食品藥品安全生產、流通、銷售問責制
食品安全問題為何屢禁不止?網友各抒己見。31.42%的網友認為歸咎于相關法律不健全,懲罰力度不夠,27.14%和26.42%的網友分別認為是生產和銷售者不誠信,缺乏道德自律及沒有完善統一權威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構。
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已明確,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統一權威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構,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監管制度,建立食品原產地可追溯制度和質量標識制度,保障食品藥品安全。
有網友指出,食品安全的源頭在農業,目前影響安全的重點,一是農藥殘留,二是土地污染。解決的最好路徑是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技術是現成的,關鍵是沒有支撐體系和資金保障,所以目前仍是在空喊,很少能落實。
也有網友指出,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基層(縣級以下)缺人財物,幾千家食品單位,只有七八個人監管。
60.169.10.★ 民以食為天,讓老百姓吃的放心,下大力氣抓制假售假,要重罰這些造假者,讓他們不敢造假。
220.181.64.★ 食品安全的源頭在農業,目前影響安全的重點,一是農藥殘留,二是土地污染。解決的最好路徑是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技術是現成的,關鍵是沒有支撐體系和資金保障,目前仍是在空喊,很少能落實。
61.164.153.★ 建立嚴格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管理機制,食品藥品安全生產、流通、銷售責任問責制。嚴厲打擊制造、銷售存在安全隱患的食品藥品相關人員,觸犯法律的一律嚴懲,并沒收全部財產,防止東山再起,繼續作惡。
60.217.241.★ 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基層(縣級以下)缺人財物……我從事食品衛生安全監管近30年,那時食品單位幾十家,7-8人監管,現在幾千家,還是7-8人監管,你說怎么監管的好啊。
(記者趙艷紅 實習生劉雪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