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時報》網站2月22日刊登題為《安倍的文化戰(zhàn)爭讓日本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一文,作者為坦普爾大學日本校區(qū)亞洲研究負責人杰夫·金斯頓。文章稱,日本的文化戰(zhàn)爭愈演愈烈,對這個國家構成了危害。 《金融時報》提醒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沙文主義、壓制公開討論的做法對日本的開放社會構成嚴重威脅,這一提醒是正確的。多數日本人并不希望被安倍拖向他所安排的道路,可是安倍仍然一意孤行。 文章稱,2012年安倍重新掌權后,日本的歷史問題和文化戰(zhàn)爭突然死灰復燃,來勢洶洶。安倍發(fā)動意識形態(tài)“圣戰(zhàn)”,美化日本令人遺憾的戰(zhàn)爭歷史,推行倒退的價值觀,這些做法并沒有擄獲多少人心,但是臭味相投的歷史修正主義者在政府精英中得到超乎應有比例的代表,對民意不懷敬畏之心,其實也就是不畏懼可以考證的歷史真相。 圍繞可以削弱民主價值觀和21世紀規(guī)范的倒退行為,日本的文化戰(zhàn)爭打得如火如荼——保密法、修改教科書、“挾持”歷史還有日本廣播協會(NHK)、禁止張貼反核漫畫和無視沖繩民意。這些國內斗爭不可避免地外溢到國際社會,把日本置于與鄰國及全世界自由民主國家對立的境地。 文章稱,歷史修正主義者對遭到多數日本人和除日本以外的世界所有國家民眾一致譴責的歷史進行巧妙美化,反而會令日本以及它自1945年戰(zhàn)敗以來取得的成就蒙羞。安倍團隊不是想強調日本諸多斐然的戰(zhàn)后成就,而是想美化軍國主義者橫行霸道的那個不光彩的時代。 試圖告訴亞洲人,日本打那場戰(zhàn)爭是為了解放他們;在整個東南亞和東北亞地區(qū),日本的戰(zhàn)敗受到歡迎,因為日本被痛斥為新的殖民霸主。歷史修正主義者自稱促進了亞洲獨立,但那是戰(zhàn)敗造成的無心之果,并非日本進行軍事侵略的目標。 因此,針對日本犯下的亞洲暴行,安倍有失體面的正名工作在日本國內說服了寥寥無幾的人,對該地區(qū)其他國家的人則毫無作用,平白無故地玷污了日本的國際聲譽。 美國政府對安倍2013年12月參拜靖國神社大加抨擊,這是正確的做法。那是一場外交災難。正如前大使東鄉(xiāng)和彥指出的那樣,“通過參拜靖國神社這個行為,安倍就令美國、中國、韓國與俄羅斯組成了一個國際性的歷史認知反日聯盟”。 文章認為,安倍也許贏得了保守派的好感——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那就是讓華盛頓同情日本的力量疏遠日本。 安倍說,他參拜靖國神社是為了促進和平與諒解,但是漏掉了一些應該解釋的東西,因為靖國神社是對日本戰(zhàn)爭侵略拒不悔悟觀點的庇護象征。 安倍想入非非的歷史修正主義觀點在相鄰的游就館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在那里,不存在南京大屠殺,不存在“慰安婦”,不存在臭名昭著的731部隊的可怕試驗,不存在日本侵略導致成百上千萬中國人死亡,并令一億難民流離失所的事實。1910年到1945年殖民時期虐待朝鮮人?沒有這回事。 文章稱,日本的戰(zhàn)時領導人發(fā)動并延長了他們明知贏不了的戰(zhàn)爭,造成近300萬日本人為了自命不凡的帝國夢想葬送生命。 筆者說,像他這樣敬佩日本的人想不明白,日本單方面篡改歷史,否認國內外研究人員嚴謹收集的大量證據,究竟有什么好處。 |
相關閱讀:
- [ 02-23]調查稱逾六成日本民眾反對放寬武器出口限制
- [ 02-22]安倍內閣要求高官重大問題發(fā)言謹慎避免“舌禍”
- [ 02-21]日本官員稱不考慮讓美媒更正稱贊安倍參拜報道
- [ 02-20]安倍稱行使集體自衛(wèi)權會控制在“必要最小限度”
- [ 02-19]美媒:安倍經濟學的救命稻草是中國
- [ 02-19]批判安倍“拜鬼”雕塑作品在日本雕塑展遭封殺
- [ 02-19]安倍助理網上批評美國:為何不諒解安倍參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