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皖南古民居的保護問題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2月23日下午,文化名人左靖在微博上為宣城市旌德縣一棟古民居田家大屋發(fā)出求救,這棟古建筑的房主后人準備把有著幾百年歷史的宅子拆除賣掉。經政府部門介入,這棟古民居被救下,但破損程度觸目驚心。 一條微博 文化名人為旌德縣田家大屋疾呼 “皖南旌德縣三溪鄉(xiāng)的田家大屋,正在面臨拆遷的危險境地。 ”2月23日下午,新浪實名認證用戶左靖發(fā)微博,為旌德縣古民居田家大屋呼救,呼吁有關部門立即制止。 左靖將田家大院的現場圖片,以及工人正在進行拆遷前編號的圖片公布,表示他正在拆遷現場。 該微博立即引起眾多網友和知名文化人的關注,被大量轉發(fā)。 左靖還微博直播了事件進展:“縣鄉(xiāng)文物主管部門、派出所到人干預,拆遷暫時停止。 ” 一絲后怕 遲幾個小時,古宅可能就夷為平地 昨天下午,記者聯系上左靖。左靖介紹,自己是旌德人,對于該縣古民居十分關注。近年來,當地古民居越來越少,不少古民居被銷售到外地,保護刻不容緩。因此,在當地文化部門的推薦下,左靖2月23日來到有著數百年歷史的田家大院現場探訪。 “如果遲幾個小時,田家大屋可能就不存在了。 ”左靖表示,當天13時許,他來到田家大屋,只見不少人在院子里,有人用紅漆給古民居內的構件標號,“我一看就知道他們準備把古民居拆掉!”左靖心知不妙,與當地政府聯系,同時和同行的朋友拍照,發(fā)到微博上。 一場拯救 文保部門和警方趕到現場制止 旌德縣三溪鎮(zhèn)文化站長田建國介紹,接到左靖等人報警后,當地文化保護部門和民警立即趕赴現場調查處理此事。 田建國介紹,田家大屋是清代皖南古民居,有著數百年歷史,之前一直由田家后人居住。因為房屋損壞,后人們紛紛搬到外面重新蓋房居住。前兩年,田家大屋因為典型的徽州建筑風格和悠久的歷史,被列為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點,目前還沒有被列為文保單位。 文化部門調查得知,此次拆遷系田家大屋的屋主所為,準備把拆下的構件賣給外地商販。經文化、公安部門介入處理,拆除行為被制止,后續(xù)處理工作仍在進行中。 一些無奈 老宅殘破不堪,后人決定4萬賣掉 記者又聯系上田家大屋所在地——旌德縣三溪鎮(zhèn)三溪社居委。社居委負責人劉先生表示,田家大屋的產權屬于田家兄弟。田家兄弟四個,老大田澤松今年60多歲,田家大屋的產權分屬七八個家庭的后人。 劉先生介紹,五六年前,因為年久失修,田家大屋成為危房,田家后人紛紛搬出重新蓋房居住。隨著時間推移,田家大屋的損毀越來越嚴重,部分房屋已經坍塌。雖然根據政策,皖南古民居可以申請每戶4000元的維修基金,但田家后人都沒有申請。 去年,外地商人出資欲買走古民居的構件,到外地重建田家大屋,起初田家后人不同意。但是,最近田家大屋受雨雪天氣影響,坍塌更加嚴重,田家后人也心痛,集體決定把大屋賣掉。一位外地商人出資4萬元,3萬元訂金已付,現在買賣活動已被制止。 記者試圖采訪田家后人,但多方聯系未果。 一種探索 旌德縣文廣新局:擬引資修復古建筑 “我們原本打算爭取社會資金,對田家大屋進行開發(fā)利用。 ”旌德縣文廣新局分管文物保護的副局長江建新介紹,旌德縣有古民居兩三百處,有兩處全國重點文保單位,三處全省重點文保單位,還有大量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有不少尚未被列入文保單位的古民居,情況跟田家大屋一樣危急。 這次江建新和左靖一起前往田家大屋調研,就是打算引進合肥一家企業(yè),將田家大屋進行維修改造,打造特色旅游項目。在江建新的設想中,一種是由該企業(yè)將田家大屋的產權買下來開發(fā)利用,另一種是把田家大屋租下來開發(fā),以利用促保護。項目還在調研階段,田家大屋差點被拆除。 經當地文化部門介入協調,相關開發(fā)利用工作正在協商中,田家后人對開發(fā)利用的想法也比較支持。 一份責任 省文物局:支持引資修復,但需政府監(jiān)管 安徽省文物局文保處處長楊益峰表示,《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護條例》規(guī)定,皖南境內的古民居無論是否被列為文保單位,都在受保護之列。古民居的拆除和遷移,都要得到當地政府的批準,個人產權的古民居也不得私自拆除、買賣。 對于旌德縣文化部門開展對古民居引進社會資本開發(fā)利用的計劃,楊益峰表示,引進社會資金開發(fā)利用是文物保護一種很好的嘗試,省文物部門支持對古民居保護方式的探索,但開發(fā)利用需要符合相關保護條例,在主體結構和消防等問題上,仍需得到政府部門的審批和監(jiān)管。 據介紹,因為古民居產權屬于私人導致保護不利的問題,在全國都較為普遍。文物部門要求,個人應該承擔起古民居的保護工作,各級政府部門也要承擔古民居的保護、修繕工作。 人物檔案 左靖出生于1970年,知名策展人,現居黟縣、北京和合肥。 2002年參與創(chuàng)辦中國第一個三年展——中國藝術三年展(現更名為“南京三年展”)。 2006年底創(chuàng)辦《當代藝術與投資》雜志。2011年和歐寧發(fā)起碧山共同體計劃,致力于鄉(xiāng)村建設。2012年創(chuàng)辦《漢品》雜志。 記者手記 別等失去才知心疼 去年4月4日,影視巨星成龍發(fā)微博稱,準備把自己收藏多年的4棟皖南古民居捐獻給新加坡一所大學。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各界的爭議。眾多媒體連續(xù)關注此事,許多安徽人表示惋惜:為何代表中國建筑精髓的徽州古建筑要送給國外?徽州古建筑的故土黃山市政府向成龍?zhí)岢鼋ㄗh,想迎回這些古建筑。 為什么等到失去了才覺得心疼?近年來,不少皖南古民居得到一定的保護,但這掩蓋不了大量古民居被拆除、買賣的事實。僅成龍一個人就收藏了10棟徽州古建筑。如果不是左靖等人及時出現,田家大屋可能也將消失在它佇立數百年的地方。 對于皖南古民居的保護,原址保護是目前文化界的共識,脫離了它生存的土壤,對它的價值是最大的傷害。我們期待有更多創(chuàng)造性思維對它們進行保護,讓子孫后代都能看到這些古建筑,別讓這些古民居消失在我們手中。(曹小兵、紀在學) |
相關閱讀:
- [ 02-25]應對流感霧霾 如何挑選佩戴口罩有學問
- [ 02-19]柴靜顯赫家世:當地大家族 從小住300年古宅
- [ 02-25]瑞典外交大臣訪華吐槽霧霾:讓人覺得很不舒服(圖)
- [ 01-22]古民居維護“不給力” 古宅在慢慢消失
- [ 02-25]專家解讀霧霾天健身三大誤區(qū)
- [ 01-09]國家文物局力挺安氏古宅 鄭州市長批示保護意見
- [ 02-25]專家解讀霧霾天健身三大誤區(qū)
- [ 11-16]小偷上下杭古宅找古董 遇水泥封房被困報警求助
- [ 02-25]清華大學對霧霾天DNA測序 檢測出1300種微生物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