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現在95歲了,身體是一天不如一天,在床上的時間比下地的時間還長,沒事就躺床上睡覺,記憶力也是越來越差,看著照片都認不出我二姨。”2月25日,南京大屠殺見證者徐淑珍的兒子薛平南告訴記者。 但是這位住在省城民族大街鐵路宿舍一棟低矮小樓里的暮年老人卻不簡單,她曾親歷南京淪陷,還在拯救過20多萬中國難民的德國人約翰·拉貝手下工作過,救助過不少難民。 “1937年12月18日,我的外婆帶著我18歲的媽媽、20歲的二姨徐淑德、兩個十四五歲的舅舅,跑到了約翰·拉貝設立的金陵大學附屬中學的收容所,當時收容所已經滿員。”薛平南說,但當時看門的大爺看著裹著小腳的母親拉著四個孩子著實可憐,便給了條活路,放他們5人進入收容所。 薛平南至今還記得母親對那一天的描述,“母親說,那天正值寒冬,全家人一夜都是在饑寒交迫中度過。難民所外槍聲不斷,還能聽到很多慘叫聲……” 進入收容所的第二天,收容所貼出告示招義工,我二姨媽以前在小診所當過護士,所以應聘上了,當時提了一個要求,姊妹兩個一起做義工,因為母親曾上過高小,所以也被錄用。姊妹兩個便一起在收容所護理傷員、洗繃帶、換藥,現在還有保留下來的照片。 在受訪人提供的一張1938年5月4日拍攝的“南京難民區國際救濟委員會委員暨金中收容所所長率全體職員攝影紀念”大照片上,記者看到了當時風華正茂的徐淑珍,以及其二姐徐淑德。 “因為難民營中有不少受傷的國軍,日方給予德國壓力,十個月后,德方將約翰·拉貝調回,收容所解散,我母親當義工的生涯也宣告結束。”薛平南說,不過當時大屠殺已經結束,從收容所出來后,母親在南京汪偽政權的防疫站內當實習生,上世紀40年代初,結婚后跟著父親去了無錫農村,1953年隨父親到濟南一直生活至今。 去年,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館長朱成山親自到濟南看望徐淑珍老人,據南京方面介紹,徐淑珍老人也是目前已知唯一在世的難民區“救助者”。“而且朱成山回到南京后,出具了一份證明性質的文件,說我母親是‘南京大屠殺的見證者與救助者’。”薛平南說。(見習記者 李師勝 實習生 范巧巧 韓少勛) |
相關閱讀:
- [ 02-26]評論:中國立法設立“兩日”的世界意義
- [ 02-26]中國高規格設二戰公祭日 外媒:構筑對日包圍圈
- [ 02-26]全國人大代表:望至少一位國家領導人出席公祭
- [ 02-25]南京大屠殺公祭以國之名義:是銘記不是復仇
- [ 02-16]南京大屠殺檔案原件首次公開 將申報世界記憶遺產
- [ 02-15]南京大屠殺史檔案第三次申報“世界記憶遺產”
- [ 02-12]日本各界批評NHK高層錯誤言論
- [ 02-12]張志軍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