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信陽2月26日電(記者 李貴剛)本月中旬,河南信陽一房企“撒錢”促銷引發公眾關注。記者26日從多方證實,該房企已將信陽市房產管理中心(以下簡稱信陽房管中心)起訴至法院,索賠5000萬元。針對此事,當地官方稱已經介入調查,近期將公布處理結果。 本月14日,恰逢中國元宵節和西方情人節“撞車”。就在這一天,大別山區的一家名為信陽蘇博商務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博樓企)策劃實施了一場“撒錢”的促銷招式。 “撒錢”惹的禍? 據目擊者稱,2月14日下午3點10分,隨著舉辦方一聲令下,信陽市蘇博房展廣場上空下起一陣“錢雨”,面額1元至100元的人民幣紛紛揚揚地從廣場樓上拋撒而出,數百名早已在此等候的市民一擁而上,爭先搶奪。 17日,一則題為《河南信陽一房企搞宣傳狂撒10萬現金過半被風卷走》消息不脛而走,隨后便引發了“撒錢”房企“冒用”、信陽房管中心下發“封殺令”,撒錢房企索賠等一系列連鎖反應,并引起社會、網友的關注和吐槽。 25日,蘇博樓企一朱姓負責人回應稱,當初策劃“撒錢”活動純屬娛樂行為,目的是為了宣傳企業。“主要是想小范圍地娛樂一下,高興一下,提高一下企業的知名度,并沒有其他想法,也沒有網上所說的那樣夸張。” 針對外界為何不拿錢做慈善的質疑,該負責人稱,“慈善活動我們企業也一直在做。” “假冒”官方名義?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鬧劇中,有媒體曝光該房企在網絡上自曝“假冒”信陽市人民政府、信陽國際茶文化節組委會、信陽市工商聯、信陽市房產管理中心等國家機關名義發邀請。 2月25日,當地媒體卻刊登致歉公告,稱蘇博樓企擅自將“信陽市人民政府、信陽國際茶文化節組委會、信陽市工商聯(總商會)、信陽市房產管理中心”列為祝賀單位,并于2014年2月17日在《信陽日報》刊發廣告,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影響。 信陽市工商聯一杜姓負責人證實,蘇博樓企不是他們的會員,具體情況不太清楚,蘇博樓企很有可能盜用了他們的名義。 對此,該房企朱姓負責人稱,作為一個房產行業的企業,怎么可能會不跟相關部門聯系就隨便舉辦活動呢?“是(與上述單位)有關聯性的,跟這些單位相關的人打過招呼,但不是主要負責人。” 遭房管中心“封殺”? 實際上,該房企“撒錢”計劃是分3次實施,但僅實施了2次。該朱姓負責人稱,“輿論的影響超乎我的預料,把我們活動的性質都改變了,所以最后一次‘撒錢’活動被迫停止。” 事實上,該房企停止“撒錢”等促銷活動,與其主管部門信陽房管中心下發的一份《關于禁止參加蘇博樓企房屋廣場招商會的通知》有著密切關聯。 這份通知稱,該房企舉辦的商業活動未經過相關部門批準,系違法違規的欺詐行為,要求信陽市轄區內房地產企業禁止參加蘇博樓企舉辦的商業活動。該房企朱姓負責人說,“這不是‘封殺令’嗎?” 不過,在通知中出現了兩個不同的版本。通知標題標明是“信陽市房產管理中心關于禁止參加蘇博樓企房屋廣場招商會的通知”;在通知正文中又出現了“蘇博樓企房產招商發布會”的字樣。 該房企朱姓負責人說,應該是“蘇博樓企房展廣場招商發布會”。 記者25日向信陽市房產管理中心主任張志杰求證,這份通知的依據是什么?“禁止”有沒有期限?下一步有何舉措?張志杰短信回復稱,“市委宣傳部統一接待”。對于記者“通知是貴單位下發而非宣傳部下發,你們是不是更有發言權?”的問題,截至記者發稿,張志杰未答復。 官方介入調查 有趣的是,該房企在其網絡平臺上發布消息稱,“蘇博樓企已將文盲加法盲的“主管部門”起訴至法庭,索要賠償5000萬元。 26日,該房企朱姓負責人證實,確實將信陽房管中心起訴至法院。在起訴狀上,該房企要求信陽房管中心立即停止對原告的違法侵害,賠償被告5000萬元,并公開登報道歉。 該房企朱姓負責人稱,回過頭來想想企業這次“撒錢”行為,實有些冒失欠考慮,可能讓民眾受到了傷害,也對社會造成了不良的影響,企業愿意為此道歉。“但是這么一鬧,信陽房管中心要‘封殺’我們,把我們企業推到了死亡的邊緣。” 信陽市浉河區法院26日證實,目前正在立案審查期間。信陽市官方也證實,當地已經組織公安、檢察、法院、房管等部門介入調查此事,近期將對外公布調查結果。(完) |
相關閱讀:
- [ 02-22]國內多家開發商組團海外蓋樓 追求更高投資回報
- [ 02-19]超六成上市房企業績報喜 11家上市房企出現虧損
- [ 02-18]香港“拋樓”加劇內地房企悲觀情緒 年內難言樂觀
- [ 02-07]房企“千億俱樂部”將繼續擴容 回歸核心城市布局
- [ 01-24]“河南房企發千萬年終獎”系誤解 實為股東分紅
- [ 01-17]多房企積極“出海”圈地 未來海外地產還將加碼
- [ 01-07]四川18家房企涉虛假宣傳被立案調查
- [ 01-03]房企高調進軍養老地產 應警惕企業“變相圈地”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