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群:關于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建議
2014-03-02 10:22?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農村是食品藥品重要的原料供應基地,農產品是食品、藥品等工業生產的重要原料,農業肩負著城市所需的糧食,疏菜,水果的生活品的供應。農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但是,現在農業發展存在著諸多問題,一是農村勞動力短缺,青壯年都外出打工,留在農村都是些5、60歲以上的老人和上學的小孩,二是農村出現了很多摞荒地,雜草叢生,農村越來越荒涼,很多院落空無一人。三是農村生態環境也發生了變化,由于對化肥、農藥的過渡依賴,以及沒注意環境保護,農村姑娘大嫂們淘米洗衣的清水塘變成了臭水坑,小河溝也干涸,發臭。更重要的現實環境是城鄉收入差別太大,農民干一年的收入也當不過進城務工一月的收入。一個純粹的靠種養殖為生的單干的農民一年的收入也不過2、3干元,好的也不過5、6千元,若扣除生產成本和勞動力支出,幾乎無利可圖,而城市務工收入至少也有2、3萬元,有技術的農民工日收入也有幾百元。四是農產品價值太低,分散經營,生產成本高,農民無利可圖,沒有種養積極性,種養殖無利可圖。五是農產品缺乏質量標準控制,作為原料影響了食品藥品安全。六是農業生產者缺乏很好的保障機制。 以上諸多原因使農村的生產發展失去了后勁,因此,提高農業發展效益,讓農民經營有很好的收入機制是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現對農業發展建議如下: 一、大力鼓勵,支持和扶持農業的集約化經營,發展特色農業,效益農業,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之路。支持有能力的人在農村整合摞荒地,流轉承包地,實行集約化種養殖,一是建立經營家庭農場,即以家庭為單位采用集約化、專業化模式。二是建立農村合作組織。即以多個農戶整合為單位的集約化,專業化農業生產組織形式。集約化農業,有利于把高科技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現代化的農業生產設備和機械化耕作技術,以及市場機制運用到農業生產中,從而實現機械化作業、專業化經營,可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控制農產品質量,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節約農業勞動生產力,提高農民收入,解決農民福利,從實現農超對接,也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富于勞動力,使農業生產煥發生機活力,也解決了土地荒蕪問題,為農業現代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此,建議: (一)國家要集中資源要素支持有能力、有技術、有闖勁、有思想,肯吃苦、能吃苦的種養殖大戶和有規模的專業合作組織,形成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農業發展格局。 (二)加大對集約化經營的金融支持力度。 (三)加大對集約化經營的稅收支持力度,減免農產品交易稅收。 (四)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如建設、修路、改水等,讓產業引得進,走得出。 (五)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的指導農業集約化。 二、扶持設置農產品專業銷售市場,為農產品銷售提供通路。農產品大量上市季節,農產品價格往往較低,很多爛在田間地頭。若爛市嚴重,會嚴重挫傷農業生產者積極性。因此,要加快在城巿設置農產品專業銷售市場,打通農、超對接網絡,減免高額的農產品入場費。 為此,建議: (一)扶持農產品交易經紀人,提供交易方便,返還或減免交易稅收。 (二)為重點農產品開通全部商業網點。 (三)醫療機構為中藥產品開通通路。 三、制定農產品出產標準,保證食品藥品安全。設立農產品出產標準,是提升農產品價值和品牌的重要出路。 為此,建議: (一)從提升和補貼農產品價格入手,讓農業生產者自覺的控制產品質量。過低的農產品價格必然導致農業生產者的摻雜使假。 (二)制定嚴格的產出標準,特別是農藥和重金屬含量控制,病毒及有害細菌,寄生蟲監測。 四、扶持發展農產品物流和冷鏈物流。降低農產品運輸成本和延伸營銷時間,對實現農產品的銷售很重要,否則,農產品會爛在田里、土里,甚至樹上,這種事例屢見不鮮。 五、扶持發展農產品初、精加工業,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可以有效的大量的吸收農產品原料,解決農產品出路和爛市問題,提升農產品附加值,轉移和吸收農村勞動力,因此,國家應加大對農產品加工業的扶持和投入力度,培育億級、10億級以上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 為此,建議: (一)給予重點農產品加工企業前期的建設資金補貼,對農產品初加工業返還增值稅。 (二)要對以農產品為原料的重點工業產品的營銷提供市場和資金的強有力支持,切實支持農產品做強、做大。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可建立村企聯建、村企對接新機制。村支“兩委”不僅在村里有崗位,還在企業有職位,還解決村民就地務工。大大的激發了農業生產活力,村民間的矛盾糾紛很容易化解,上訪沒有了,在此也建議:國家更加關愛農村的殘疾人,恢復到以前的稅收減免政策。 六、選好農村帶頭人,建好黨支部。農村建得好不好,全看黨支部火車頭怎么帶。為此,建議:要始終抓好村“兩委”人才培養,既要把當地的能人發展村干部,又要把村干部培養成能力,同時還要鼓勵和支持城市能人下鄉發展集約化農業。 七、有效的轉移農村勞動力,集約農業土地,發展集約農業,以發展工業現代化和城鎮化來帶動和促進農業現代化的實現。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有效的轉移農村勞動力,實現工業、城鎮,農業三化的協調發展,對農業發展具有很重要的支撐作用。為此,建議建立農民工外出務工的長期有效的勞動保障機制,建立勞動保障可轉移基金,對穩定農民工隊伍,實現老有所養,穩定農業發展有著很長遠的意義。 |
相關閱讀:
- [ 03-02]三月行情展望:資本市場關注兩會相關主題
- [ 03-02]兩會熱點前瞻:養老金雙軌制要并 怎么并?
- [ 03-02]媒體預測今年兩會十大熱點:就業等問題受到關注
- [ 03-02]多名代表委員倡議無煙兩會:室外也要禁煙
- [ 03-02]網友捎話兩會:推動異地高考 落實免費義務教育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