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僑聲”聚焦民生 提案“接地氣”多來自基層
2014-03-02 10:25? 王盼盼 范超?來源:中新網 責任編輯:陳瑋 黃曉夏 |
分享到:
|
中新網3月16日電 (作者 王盼盼 范超)隨著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在京閉幕,兩會漸入尾聲。此次兩會,求真務實、勤儉節約的會風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兩會期間,全國各地僑界代表委員們積極參政議政,為僑務工作建言獻策。縱觀今年兩會僑界的提案不難發現,代表委員們的建議涉及歸僑保護法、華裔子女教育、海歸就業等民生熱點。兩會“僑聲”聚焦民生,提案更“接地氣”。 委員熱議華文教育 助力新時期僑務工作 結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建議,就如何更好地發揮僑務優勢資源的三點建議中,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僑辦主任李海峰特別提到,“我們要大力支持海外僑胞開展華文教育,大力傳播中華文化,著眼長遠,尤其要加強對當地出生的華裔新生代的工作。”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馬儒沛表示,世界范圍內“漢語熱”持續升溫,華文教育工作正處于歷史最好時期, 然而,華文教育在海外仍面臨發展滯后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馬儒沛委員建議,國家繼續逐年增加華文教育經費投入,為開展工作提供堅強保障,著手試點支持政府或民辦教育機構,在海外華僑華人后裔和中國外派人員較集中的國家,舉辦由所在國和中國學歷雙重承認的中文學校,并研究制定這些人來華后入學的銜接政策。此外,應動員社會力量,做大做強“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發揮其民間公益組織的作用,作政府主渠道工作的有效補充。 地方僑聯委員也針對華文教育工作建言獻策。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僑聯主席吳晶委員表示,對于國家和民族來說,讓海外華人傳承傳統文化,有利于增強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對于個人來說,家長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香蕉人”,完全遺忘了傳統文化。 吳晶委員建議,僑務、教育、財政等部門可以為海外華文教育提供有力保障,借助中國駐外使領館和當地主流僑團等力量,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在教材方面,加強華文教育理論研究,應加強本土化、多樣化教材體系建設,加大教輔讀物、通用教材的編寫、研發力度;內外聯動,加大華文教師培訓力度。 作為2013年全國政協十二屆第一次會議的海外列席代表,巴黎十三區副區長陳文雄談到參與此次政協會議所關心的問題,首先提到了華文教育議題,“目前,海外華人子女中有的不懂中文,有的則是在補習班學習,但中文水平遠遠不夠。我希望政府能夠支持海外華人的中文教育,做好‘留根工程’,讓華裔新生代更多的了解中國文化。” |
相關閱讀:
- [ 03-02]三月行情展望:資本市場關注兩會相關主題
- [ 03-02]兩會熱點前瞻:養老金雙軌制要并 怎么并?
- [ 03-02]媒體預測今年兩會十大熱點:就業等問題受到關注
- [ 03-02]多名代表委員倡議無煙兩會:室外也要禁煙
- [ 03-02]網友捎話兩會:推動異地高考 落實免費義務教育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