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譴責一些西方國家對恐怖主義持雙重標準
2014-03-03 21:18? 徐揚、桂濤、任沁沁、呂秋平、李來房、熊爭艷、蔡敏、吉哲鵬?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黃麗紅 陳瑜輝 |
分享到:
|
(兩會·中國聚焦)“對濫殺無辜豈能輕描淡寫?” ——代表委員譴責一些西方國家對恐怖主義持雙重標準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 出席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3日在這里說,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在評論昆明暴恐事件時對濫殺無辜行為“輕描淡寫”、態度曖昧,再次暴露出其對恐怖主義的“雙重標準”。 一伙蒙面暴徒3月1日晚在昆明火車站揮刀砍殺無辜群眾,造成29人遇難、130余人受傷。現場證據表明,這起事件是新疆分裂勢力策劃制造的嚴重暴力恐怖事件。 然而,對這種令人發指的暴行,西方有些國家及媒體竟輕描淡寫地稱其為“暴力行為”,或者避重就輕地評述殺戮“毫無意義”,并別有用心地把“恐怖分子”一詞加上引號。兩會代表委員呼吁這些國家正視恐怖主義危害,勿持“雙重標準”,害人害己。 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州長何華說:“如果美國采取反恐雙重標準,那他們的民主、人權上也要加‘引號’。” 何華說,此次襲擊事件中,云南大理學院有1名學生遇難,9名學生受傷。 “這是一起反人類的暴力事件”,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郝振省說,“從人類良知出發,不僅是中國人,任何有良知的人都應該譴責這種突破底線的行徑”。 “暴力犯罪沒有國界,反恐是國際共識。”郝振省說,“令人氣憤的是,有的西方國家對恐怖主義的界定有兩套標準,對待如此血腥的恐怖襲擊竟然也可以選擇性地進行反對。” 美國“911事件”后,西方社會采取嚴厲措施打擊恐怖主義,并極力推動國際反恐。然而,當昆明發生恐怖襲擊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其對昆明襲擊事件的報道中將“恐怖分子”一詞用引號標注,顯示出其對事件性質的曖昧態度。 全國政協委員何偉說,昆明恐怖襲擊事件再次向世界展現了恐怖分子的兇殘面目。“如果有人對這樣的慘劇都要替施暴者找理由或態度曖昧,那就是對人類良知的漠視和踐踏。”何偉說。 “反恐‘雙重標準’是完全錯誤的”,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律師協會名譽會長陳舒說,不論出于什么訴求,都不能以危害、威脅甚至屠殺無辜平民作為手段,這是國際社會對暴力恐怖主義行為的共識。 代表委員指出,昆明暴恐事件與波士頓、內羅畢恐怖襲擊一樣,均是針對無辜平民的,但美國卻只對后兩者毫不猶豫地打上了“恐怖主義”標簽。許多代表委員因此強調,某些國家對待恐怖主義要“將心比心”。 全國政協委員、海軍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尹卓表示,昆明事件中,恐怖分子濫殺無辜,不分信仰和民族,將此事件定性為“恐怖主義襲擊”,符合聯合國及國際社會對恐怖襲擊的定義。 “‘暴力行為’與‘恐怖主義’相差很大,”尹卓說,正是這種模糊含混的態度,那些企圖分裂中國的恐怖分子才可能得到資助。 “恐怖主義是世界公敵,法律不容,背離人性。”全國人大代表張祥安說。他指出,西方媒體對待恐怖襲擊的雙重標準,將會令其失去公信力。 “面對恐怖主義這一反社會、反人類的公敵,持有偏見和雙重標準的西方社會,該醒一醒了。”全國政協委員、解放軍裝備學院原副院長劉建說。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買買提明·牙生認為,一些西方國家在人權、反恐等問題上采取雙重標準,別有用心。 “他們妄圖以新疆作為突破口,對中國采取西化、分化的圖謀。”他說。 代表委員們說,中國有句古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反恐問題上奉行“雙重標準”,不僅有違道義,還會助長恐怖主義勢力的囂張氣焰,最終害人害己。 “國際社會對恐怖主義只有發出一致、明確的聲音,加強反恐合作,才能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全國政協委員、安徽農業大學副校長夏濤說。(參與采寫記者:徐揚、桂濤、任沁沁、呂秋平、李來房、熊爭艷、蔡敏、吉哲鵬) |
相關閱讀:
- [ 03-03]人民政協深入開展協商民主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 [ 03-03]人民政協深化同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團結聯誼
- [ 03-03]開放經濟惠及誰
- [ 03-03]人民政協為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獻計獻策
- [ 03-03]人民政協高度重視改善民生和創新社會治理
- [ 03-03]兩會探營:223份議案提案聚焦民生關切
- [ 03-03]3月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預備會議
- [ 03-03]商務部部長:今年要在創造貿易便利化方面下更多工夫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