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大家談】潘魯生:文化設計成就夢想(圖)
2014-03-04 14:55:54??來源:東北新聞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陳瑜輝 |
分享到:
|
大師和藝術家不是大學培養的,應該是社會培養的,社會造就的 齊魯網:我覺得其實這也是我們很多人所向往的一種生活方式。接下來我們再來聊一聊藝考,我們都知道,您應該說算是咱們山東省甚至全國對這個行業非常熟悉的,接下來我們想知道的是今年參加藝考的人數與去年相比有了一個增長,您是怎么來看待這個問題的? 潘魯生:山東省作為一個教育大省,同時還是個人口大省,每年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藝考,還有其他的考生,在全國都是非常高的。另外還有一個基礎,就是山東特別重視教育,不僅僅是政府、教育界,關鍵是家長,每一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進入一個大學學習,專科、高職不行,非要讓他讀本科、讀研究生或者更高學歷,這就是一種文化。你到廣東或者到南方其他的地區,他們重視教育,可能是更重視職業教育,孩子到了18歲怎么能找一個合適的工作,去尋找這樣的一個契合點,適合于他,然后今后就業。 藝術考試,藝考熱已經熱了十幾年了,大家一直在關注,仍然是關注這個問題。我想藝考首先是中國的藝術教育發展規模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另外就是藝術考試當中,無論各個門類,都是在所謂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對不起,我有點跑題。 現在藝考就是這樣,藝考出現熱的程度,關鍵是我們的資源和配比的問題。如果是說這個大學都敞開門,讓孩子們去選,或許藝考的考生不可能這么多。我們文化課相對比較偏低這樣的孩子進入藝考,其實有很多人就說,藝術考試你進入的學生文化考試是低的,但我并不這樣認為,我們現在從托兒所一直到中小學教育,我們所謂的主科和副科分的非常清楚,數理化是主科,其他的都是副科。但是藝術考試和文學的考試是不一樣的,我們要考文學,要考數學,要考物理、化學,其實它是知識考試。我們從小就給孩子灌輸很多的知識,甚至現在已經承擔不了了,要給他減負,但是缺乏能力的培養。藝術教育是什么?藝術教育從大的層面來講,它是素質教育,但是從一個個案來講,它相對于知識教育,它就是能力教育。 所以藝考我一直主張,在某些層面上可以提前把題目告訴大家,你無論是考樂器還是聲樂,還是表演,還是繪畫,它是一個能力的教育,就是你在同一個平臺上、同一個舞臺上,你的高與低不在于你知識的高與低,是在于你能力的掌控、把握和你的天賦,它最終的一個結果。我想我們把這兩個問題混到一塊,就感覺它很熱,其實它并不熱。我就說我們現在冷靜的思考,藝術考試到底是知識考試還是能力考試,所以說我一直建議,我們的藝考,一個是從高等藝術院校創造出一個考試的模式,就是盡可能的適應你這個學科專業的發展。同時應該培養更好、更高級的人才。但是我們現在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型過程中,我感覺還應該保留一塊“凈土”,或者一塊精英教育的陣地。包括藝術考試,藝術考試現在中央音樂學院,每年給世界各個地方輸送了很多的優秀的藝術人才,它的基礎教育就是能力的培養,從鍵盤開始、從繪畫開始、從普通的樂器訓練開始,這是個能力培養,但是在國際上都拿了大獎。 最后,藝術從最高的層面,從文化層面上來講,藝術應該是精英教育。但是同時有很多的學科,像設計學科,它既可以精英教育,也可以大眾教育。你可以培養一個普通的設計師,專門的設計師和設計管理的設計師,他是不一樣的。所以不同層面的培養。 另外我想我們現在很多小孩子都喜歡做藝術家,這是非常好的一種愿景,但是我更希望選擇藝術,首先要看自己的愛好、天賦,再一個就是你這樣一個能力的掌控和把握,這是一個基礎的條件。所以一定要因人而異。德國的職業教育和大學教育,它從小學就開始分開了,98%多的人要從事職業教育,因為德國是一個制造業大國。所以說在我們國家,服務業、制造業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其實我更希望我們在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當中,有更多的人選擇職業培養。通過這樣的一個職業教育,既讀了大學,又學了技能,也能為社會服務,也能就業,何樂而不為?我們現在很多的教育的導向,特別是藝術教育,都要當藝術家,都要當大師,我感覺大師和藝術家不是大學培養的,應該是社會培養的,社會造就的。更希望我們藝考的這些年輕的朋友,把握好自己,然后根據自己的能力、愛好、喜歡,選擇適合他的學校,有更好的發展。 山東的藝術教育應傳承好齊魯優秀的傳統文化 齊魯網:現在很多往往參加藝考的學生,可能通過參加藝術類的考試,相對來說可以進入一個比較理想的大學,可能這算是一種上一個更高學府的比較好的一種“捷徑”。接下來請您介紹一下,有關于山東省藝術教育的現狀是什么樣子的? 潘魯生:山東省現在藝術高校有兩所,這就算不少的,因為全國31所獨立設置的藝術院校,山東有兩所,一個是山東藝術學院,它是全科的,歷史也非常長,也有很多著名的專家學者。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是建校歷史相對比較短,是個單科的,主要是側重于藝術設計、工業設計、工藝美術有關的設計領域的一所高校,也是全國唯一的一所工藝美術學院。 在藝術學科這樣的一個大的領域,在我們山東省100多所高校當中,大概有近80%的高校都有藝術學科,要不就是單科的音樂、舞蹈、戲曲,主要是設計,包括藝術設計、工業設計,這樣的一個學科領域。從山東省的整體布局上來講,我們大概是在前幾位,就是在全國的學科的專業設置當中,藝術學科能占到80%的能占到前5位這樣的一個地位。 但是我想我們現在從山東省包括藝術生源、藝術教育,包括藝術教育方面的管理,在全國應該說這幾年的進步還是非常大的。因為山東第一是文化藝術人才非常多,高等教育的層面,現在面向全國招生的層面也比較大,也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藝術考生到山東就學,這跟前幾年是不一樣的。前幾年是山東的學生都到外地去考學,這幾年全國各地的學生都要到山東的藝術學科的大學、專業來就讀,這也是一個變化。因為大學應該是五湖四海,應該是更多的地區文化交融的地方。如果在一個大學讀書,如果僅僅是山東的學生,他出去的視野可能就稍微窄了一點。如果是全國各地的孩子都有,在大學的氛圍當中他的學習、進步、發展就會有另外一個面貌。其實我更希望我們山東的藝術教育,把山東的傳統文化繼承,齊魯文化博大精深,齊魯還有六藝之術。 另外就是山東最大的一個優勢,是在于我們的經濟文化社會各個方面的優勢都非常強,能把這樣的資源、大學的教育資源和文化的資源有機結合,使得我們山東的藝術教育得到一個長足的發展。 齊魯網:其實藝術的范疇還是非常寬泛的,僅僅通過四年或者三年的大學,它可能學到的、掌握到的只是皮毛而已。 潘魯生:但是大學無論是專科還是本科,他學的都是基礎,這個基礎一個是技能的基礎,一個是方法的基礎,再一個還有創新能力的基礎。如果是把基礎打牢了,你要想做藝術家,要想做設計師,基礎打牢了就有可能。如果在大學的四年、高職三年當中,基礎沒打好還是不行。因為大學教育就是給你一個方法,給你一個能力培養的基礎,真正走向社會、發展自己,還需要在了解社會的基礎上不斷的創新、不斷的發展。 未來一年期待生態文化建設有所舉措 齊魯網:我們知道,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您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對未來的一年又什么樣的期許? 潘魯生:我感覺對未來的一年,我更期待的是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有所舉措。我所談的這個提案當中,無論是民生問題還是設計問題,其實最終還要歸結到生態文明建設問題。如果是從生態文明建設這個角度有所提升,我想我們到明年再開“兩會”的時候,可能提很多的成果。在我們城鎮化建設當中,我們的環境保護得到了很大的弘揚。另外在生態文明建設當中,我們關注了人的發展,關注了教育,關注了人的居住環境,關注的我們在方方面面的一種大的推進。我想如果是把這樣的一個問題解決好,我們的民生問題、社會問題和教育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齊魯網:我們也期待著明年“兩會”期間,我們再聊這些話題的時候,都會有一個更好的推動。最后要感謝潘院長來到我們齊魯網的演播室,謝謝您。最后也感謝大家的收看,再見。 潘魯生:再見。 |
相關閱讀:
- [ 03-04]兩會新華調查:“十連增”后如何保障“中國飯碗”?
- [ 03-04](兩會授權發布)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預備會議
- [ 03-04]養老成為2014年兩會最熱民生話題之一
- [ 03-04]兩會精彩圖集:“圍堵”姚明 大會堂外的靚麗風景線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