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互聯網金融——金融與IT界代表委員關于互聯網金融的風云對話
2014-03-04 21:58? 王宇 張辛欣 華曄迪?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錦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3月4日電(記者王宇、張辛欣、華曄迪)從最早的支付寶,到紅遍大江南北的“滴滴打車”,到熱熱鬧鬧的跨年微信紅包,再到“保險版余額寶”的推出,近期以來,互聯網企業在金融領域頻頻攻城略地,一時間,互聯網金融烽煙四起。 互聯網金融到底是“馬上”有錢,還是“馬上”有風險?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業是攪局還是顛覆?互聯網金融未來發展的路徑何在?圍繞著這三個問題,在京參加兩會的來自金融和IT領域的代表委員對這一話題展開了對話。 如何看待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問題? 【事件陳述】各種互聯網金融產品因其方便快捷和超高收益,迅速成為網民的理財神器。但另一方面,此前發生的若干起網貸公司跑路事件也同樣亟需引起人們重視,原先在網貸行業口碑還不錯的一些公司因資金鏈出現問題而一度停業的案例,更是不得不讓人深思:互聯網金融,到底是“馬上”有錢,還是“馬上”有風險? 【代表委員觀點】觀點一:創新總是伴隨著風險,還需監管到位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互聯網從業者都不是金融專家,我們目前做到的也只是金融營銷層面,對金融產品的創新,既沒有牌照,也沒有能力。我承認會有風險,創新永遠與風險并存。 ——全國人大代表、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鄧中翰:對互聯網金融一定要有探索和包容的心態。我國改革開放多年來,一大經驗就是鼓勵創新,允許嘗試新東西,正是在這一過程中,國家活力得到提升。至于創新過程中出現一些風險,也是正常現象,這時監管也要跟上。 觀點二:只宣傳收益本身就是一種風險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任何一類投資產品如果只宣傳收益,而不把風險說夠,這本身就是一種風險。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互聯網金融在提供極大便捷性的同時,確實面臨著風險的問題。特別是貸款人的誠信問題。目前不少P2P公司都宣稱其融資的違約率極低,但實際上背后依靠的是資金池的搭建,信用風險正在不斷積累。 |
相關閱讀:
- [ 03-04]三問互聯網金融——金融與IT界代表委員的風云對話
- [ 03-04]大四女生微博賣手鐲遭遇“信任拉鋸戰”
- [ 03-04]馬云"求和解" "快的"下調補貼打車大戰或熄火
- [ 03-04]打車軟件競賽踩剎車 快的下調乘客補貼至10元
- [ 03-03]代表委員聚焦互聯網帶來的“鯰魚效應”
- [ 03-03]兩會期待:為少數不幸的人獲取最大幸福應是目標
- [ 03-01]馬云吐槽老媽打車難引業界“退戰”聯想
- [ 03-01]存款為何不翼而飛——揭秘二維碼的信息安全漏洞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