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權威解讀:就業目標凈增100萬傳遞的信心
2014-03-05 18:17? 徐博、李亞楠、商意盈?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陳瑜輝 |
分享到:
|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4年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與去年的目標相比,這個數字凈增了100萬人。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莫榮認為,這彰顯政府更加注重民生。就業是民生之本,在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的情況下上調就業目標,這很不容易。 “同時,這也表明我國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很大,所以目標才會定得較高。”莫榮說。據人社部統計,我國每年初次進入就業市場的勞動力大約有1500萬人左右,加上登記失業等人員,每年需要就業的大約有2500萬人。 人社部副部長信長星近日也坦言,盡管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從2012年起已經開始下降,但勞動力供給仍處在高位。經測算,到2030年左右,我國勞動力將一直保持8億人以上,就業的總量壓力長期存在。 “調高就業目標也顯示出政府對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充滿信心。”莫榮指出,不斷做大的經濟體量是就業能夠保持增長的重要條件。 莫榮認為,隨著經濟總量的增大,即便增速放緩,由于增量不減,新增就業崗位的數量仍然能夠保持平穩。而隨著經濟結構的優化,就業數量還能增加,例如大力發展特別能容納就業的第三產業。 報告指出,今年高校畢業生將達727萬人。與去年的699萬人相比,人數又增加了28萬。 “一方面是企業找不到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大量求職者找不到合適的崗位。”全國人大代表、黃河科技學院院長楊雪梅說,調整人才培養結構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手段。 楊雪梅代表認為,比較合理的高等教育結構應該是研究型大學占小部分,大多數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應該是應用實踐型的——要跟市場更緊密地結合,才能適應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培養出適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很多人還是認為讀大學才是唯一的出路,這個觀念應該改變。”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物產集團公司董事長王挺革呼吁,“國家應該把更多教育資源劃給職業教育,不拘一格培養人才。” 對于農民工這一就業群體,全國人大代表、有“農民工司令”之稱的全順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全收說,雖然現在農民工找一份工作比以往容易很多,但就業質量還不是很高。 “很多農民工還是在低端的、技術含量不高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工作,隨著經濟轉型升級,這些勞動密集型企業有可能進一步往內地或者國外轉移,到時候,這些缺乏一技之長的農民工可能就會面臨就業難題,這是政府今后應該格外注意的問題。”張全收代表說。(記者 徐博、李亞楠、商意盈) |
相關閱讀:
- [ 03-08]兩會權威解讀:油價、氣價、電價、水價--資源價格改革提速
- [ 03-08]兩會權威解讀:今年中央財政支出七成“轉移”地方
- [ 03-06]兩會權威解讀:2013,細讀萬億“民生大賬”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