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改進入“深水區”:公立醫院改革是硬骨頭
2014-03-06 20:02? 陳林?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雯晶 李艷 |
分享到:
|
中新社北京3月6日電 (記者 陳林)“為解決‘看病難’和‘看病貴’的問題,多年來我國醫療體制改革一直在市場化和政府主導兩條路反復抉擇,探索一條艱難的大國醫改之路。” 6日,全國政協委員、前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在談及中國醫療體制改革時如上表示。 今年全國兩會,作為一項關系到國人健康福祉的重大公共政策,醫改仍是代表委員和大眾關注焦點。 黃潔夫說,1997年中國首輪醫改,公立醫院采取了市場導向的改革,擴大醫院自主權,自負盈虧。執行“以藥養醫”的補償政策使醫院和醫療技術水平迅速發展。 “這次改革未觸及多年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公立醫院體制,從而造成非公非私,半行政半市場的公立醫院格局。‘創收’與‘發展’的利益驅使醫院在逐利道路越走越遠。” 2009年,中國出臺了“摒棄市場化路線、回歸公益性”的新醫改,基本醫療保障實現了全民覆蓋,“人民群眾享受到了醫改的實惠,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果”。 黃潔夫認為,這次改革的設計擬解決多年困擾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和運行體制問題,并破除“以藥養醫”,但卻得到一些與改革初衷不符合的結果,“醫院又出現了以檢查費用補醫、過度醫療等問題”。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黃潔夫認為,這已令今后醫改的方向非常明確。“過去一年間,國務院連續出臺一系列鼓勵社會辦醫與促進醫療健康業的政策,釋放出非常積極的信號。” 中國總理李克強5日首次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要推動醫改向縱深發展,“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推進醫改,用中國式辦法解決好這個世界性難題。”此時,距全面完成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改革任務只有7年時間。 此前2011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克強曾發文指出,醫改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我們要把改革不斷推向深入,著力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繼續探索醫改這一世界性難題的符合中國國情的解決辦法。 黃潔夫坦言,公立醫院改革仍是一塊硬骨頭。 “現在醫改最難處就是公立醫院的改革,這是關鍵。”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所長李國平也認為,公立醫院改革是目前有效推動醫療體制的難題。 “想用行政手段去做市場上的事,是不可能的。”黃潔夫建議,根據社會資本進入的情況,在政府主導下分批、合理進行公立醫院改革,將大醫院醫生、設備和病人向中小醫院分流;一些公立醫院可取消財政撥款,放開服務價格管制,實行有別于公立醫院的人事分配政策,形成多元化的醫療市場。同時也可將公立醫院部分醫療資源整體挪出體制,去滿足當前社會上多元化醫療健康的需求。 今年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也是醫改的關鍵之年。有分析指出,醫改在世界都是難題,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中國有13億人口,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些基本國情決定醫改任務更加艱巨。在深水區,需要改革者拿出更加敏銳的智慧和更加堅韌的勇氣推進和落實。(完) |
相關閱讀:
- [ 03-06]鐘南山:拋開醫生搞醫改 會讓醫改變“改醫”
- [ 03-06]鐘南山“炮轟”醫改:五年醫改沒有明顯突破
- [ 03-05]鐘南山:醫改應從尊重生命入手
- [ 03-05]【兩會大家談】畢宏生:期待醫改釋放更多紅利
- [ 02-21]劉延東在福建考察醫改工作時強調:確保醫改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