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要下去 監管要上來——政協委員聚焦“簡政放權”
2014-03-06 20:36? 熊爭艷 胡浩 王敏?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雯晶 李艷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熊爭艷 胡浩 王敏)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進一步簡政放權,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00項以上。 簡政放權的空間到底有多大?權力下放后如何運行、如何有效監管?政協委員在討論中提出意見和建議。 權力下放“要兼顧數量和質量” 政府工作報告說,確需設置的行政審批事項,要建立權力清單制度,一律向社會公開。清單之外的,一律不得實施審批。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施芝鴻說,目前存在權力邊界不清晰情況。有的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府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現象比比皆是。有些部門職權交叉,有好處就搶,有責任就推。這些問題應該通過“政府的自我革命”解決。 “不僅中央要改革,地方各級也要改革。不能中央放了,地方反而管得越來越多、越來越細,這就有違初衷。”全國政協委員、安徽大學黨委書記黃德寬說。 全國政協委員、杭州市副市長謝雙成認為,不僅國家部委要公開權力清單,省市縣的權力也應該公開,并制定時間表。 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認為,在進一步簡政放權的同時,要盤點行政審批事項,看這些事項是否合法,是應該由人大還是行政部門審批。 “目前很多關鍵的審批權沒有取消或下放。”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煙草專賣局局長姜成康說,政府下放行政審批事項,要兼顧數量和質量。 權力清單要從“行政審批”到“全覆蓋” 去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有序實施,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項行政審批等事項,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推動工商登記制度改革。 “取消部分行政審批事項,其實是給改革以動力。把權力放進籠子,讓企業活起來。”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小濟說,去年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帶動了社會投資和創業熱情迸發,新登記私營企業增速達30%,是十多年來最高的。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李若谷認為,簡政放權的實質,是確立企業是市場主體的過程,把政府主導轉為企業主導。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企業有問題要到法院解決,政府按法律來監管。”李若谷說。 “現在權力清單只涉及行政審批,今后應該覆蓋行政處罰、行政征收、行政強制、行政裁決、行政確認、行政監管等全部政府行為。”謝雙成說,同時還應建立權力程序清單,即公開權力運行過程,如某個審批事項有哪些環節,要多長時間完成等。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教授王名認為,行政體制改革下一步應推進公權力改革,不僅限于政府,還要包括黨的相關部門和一些事業單位。 |
相關閱讀:
- [ 03-06]福建各單位12月底前公布權力清單 法制辦要與省高院對接
- [ 03-04]外交部:習近平主席特使將出席智利總統權力交接儀式
- [ 03-04]韓媒:朝鮮2號人物崔龍海或因爭奪經濟權力落馬
- [ 03-04]全國政協常委:權力清單公開化是行政審批高效前提
- [ 03-03]誰來給限令下限令——權力邊界問題引發代表委員關注
- [ 03-01]楊成:烏克蘭權力更迭的動力方程及其啟示
- [ 02-28]20個部委曬“權力清單” 國家工商總局尚未公開
- [ 02-25]領導司機成“隱形特權人” 權力尋租呈現怪異生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